通信行业:卫星互联网真能替代5G?
发布时间:2020-04-28 02:19来源: 网络整理据报道,4月23日马斯克旗下的Space X成功将第七批60颗星联(Starlink)卫星发射升空之后,SpaceX入轨卫星总数已达到422颗,而且马斯克的卫星互联网宽带也有了最新动态。日前,马斯克在其推特上发布消息表示,Starlink卫星宽带私下测试将会大约在3个月后进行,而美国宽带服务不佳的地区的消费者最早可能在8月份就能第一次尝试SpaceX的Starlink卫星宽带服务。公测将会在大约6个月内进行,在私下测试之后进行。
点评:
针对此次事件,诸如“颠覆5G的不是6G,而是卫星互联网”之类话题在网络迅速发酵,卫星互联网真能替代5G?
首先区分5G和卫星通信的通信链路区别
如果用户需要通过卫星互联网访问一个网站,数据的传输过程是:数据中心->核心网->地面站->发射到地面站上空的通信卫星->星间传输->到达用户上空的通信卫星->接收终端(接收天线可装在车/飞机/轮船上)->wifi信号到手机。很多人不理解为何卫星要通过信关站访问数据中心——因为数据中心无法建在太空中。
而5G的通信过程是这样:数据中心->核心汇聚接入->基站AAU->手机。
由上可见,卫星互联网并非手机wifi直连卫星,因此你需要购买一个接收终端或者带此功能的特斯拉汽车。
5G重要特性是高可靠低延时,卫星通信无法做到
高可靠、低延时是5G网络的重要特性,在此1ms低时延的基础上才有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无人驾驶等高可靠级别应用场景。
卫星互联网的低轨道卫星,以Starlink为例,轨道高度550公里,地->空->地所需传输时间为550*2/光速,约为3.6ms,这个延时是人类无法解决的,如果加上服务器/卫星转发延时,则延迟更高。在 SpaceX 早期公布 Starlink 计划时曾提出网络延迟大概在 20ms-35ms 之间,这个延时接近现有4G网络(10~20ms),可实现实时通信和网络游戏等场景,但无法替代5G。
可靠性方面,Ku/Ka等卫星通信波段存在雨衰问题,简单说,就是如果用它辅助汽车驾驶,阴雨天可能会有风险。
卫星互联网无法提供5G巨大带宽
整个StarLink前期的3200颗卫星将能够达到64Tbps带宽,单星带宽20Gbps.2019年底我国拥有4G基站544万个,如果仅以单站1Gbps测算,总带宽5440Tbps,StarLink前期的带宽实际上连我国4G网络都替代不了。
5G基站目前接入层以50G组环为主,单基站(3个AAU)上下行总带宽150Gbps,未来前传带宽可高达数百G至Tbps。若以单站150Gbps测算,2020年底我国预计建成超66万个5G基站,总带宽达99000Tbps。
卫星通信终端天线体积仍存瓶颈,2B用户仍为主流
虽然半导体、射频等技术快速发展,天线更加小型化,由于卫星信号较弱,接收终端体积仍较大。文章前面提到,如果个人用户平时需要用手机上卫星互联网,需要购买一个接收终端(按SpaceX说法,接收终端约披萨盒大小),或者带有该接收功能的特斯拉汽车。
卫星通信优势在海洋、沙漠等偏远地区,与地面通信网络(2/3/4/5G)形成互补
我国地面通信系统已非常发达,约30%的面积有地面基站信号,还有70%的面积,例如海洋、部分高原、无人区都没有信号。
我国2018年启动低轨道小卫星部署——虹云工程
我国正在部署S/L/Ka/Ku等不同波段、高中低轨道、不同类别的通信卫星,以满足不同类别的空间通信互联需求。
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