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疫’”记忆库与互联网的“新史记”
发布时间:2020-04-26 05:07来源: 网络整理
记录群众抗击疫情的全貌作为“时代记忆”。
突如其来的“世纪疫情”正在全球范围蔓延,其影响之深远足以改变世界运行规则。所有人都是抗击疫情的亲历者,都有自己的疫情记忆,都将在疫情后反思成长向前。网友说“每天都在见证历史”,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搏斗注定被载入史册,人们的记忆会成为这段历史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此,国家图书馆发起的“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项目,显得意义非凡。
01
因为互联网,大众成了历史记录者
4月23日,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发起“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项目,旨在保存特殊时期的集体记忆,完整记录全民抗“疫”的真实情境,客观反映中国模式的时代价值。
根据官方介绍,“中国战‘疫’”记忆库将全方位收集和保存体现广大人民群众防疫控疫状态下具有历史价值或特殊意义的各类型资料,以及各地区、各机构、各团体所付诸的行动记录,完整记录各行各业全民抗“疫”的生动故事,客观反映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充分展示中国模式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的现实意义。
本质上,“中国战‘疫’”记忆库是一种基于社会化资料记录历史的形式,在历史学界属于公共史学的范畴。“公共史学”(public history)是美国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如今已颇具声势和规模,全美近百所大学的历史系都设置了公共史学的研究生学位项目,公共史学课程也进入了许多高校历史系的本科教学。公共史学有三大口号:书写公众、公众参与、公众消费,由六个分支(公众历史书写、公众口述史学、公众影视史学、公众历史档案、公众文化遗产、通俗普及史学)组合而成的学科群,大众参与记录历史是公共史学的重要内涵。
公共史学早已被引入到国内,不过据新历史合作社总编辑唐建光介绍,公共史学真正引起学术界重视要到2010年,当年首届全国公共历史会议召开,在他看来,保存从个体到群体再到国家的记忆,是对未来负责的方式。
感谢互联网的存在,在抗击疫情这样的重大社会事件中,大量的非虚构资料在互联网上被生产、被传播、被保存,人们几乎不用再担心这些资料会消失掉。然而,一方面,互联网时代数据大爆炸,疫情相关资料终将被淹没在数据烟海中;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数据保存去中心化,不同平台有不同数据且可基于业务来决定数据的留存,不利于重要资料的永久记录。因此,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梳理、归类、归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正是国图“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的内涵所在。
建设“中国战‘疫’”记忆库,不只是体现出人们对于抗击疫情中的点滴记忆的珍视,同时体现出人们对疫情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负责。经历磨难后吸取经验教训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阶梯,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路径。
02
方方日记外,微博承载大众记忆
作为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首家试点基地,微博与新浪成为“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项目的共同参与者。微博作为我国公众记忆的重要载体,可以全景呈现疫情发生以来的点滴。
疫情发生后,武汉作家方方每天在微博发表疫情日记,3月25日,方方在武汉封城的第62天发布最后一篇日记方方日记完结篇: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3月24日),后来方方日记被出版成书,引发争议,反对者认为方方日记以偏概全有诸多不完美,支持者认为方方以第一视角记录时代的内容很有价值。
我没有读过方方日记,因此不做评价,不过我认为真正的时代记忆,绝非一个人的日记能够承载,这是一个大众记录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唯一动力。”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同时已成为历史的记录者,大众创造历史、记录历史与书写历史的时代已经到来。
微博的核心价值在于不只是可以承载方方的日记,同时可以作为“大众日记本”记录时代。
作为社交媒体,微博的核心产品逻辑是基于TimeLine(时间轴)的信息流平台,疫情零星消息出现、疫情大规模爆发、钟南山院士确认病毒可以“人传人”、武汉封城、火神山医院交付、全国各地驰援湖北、方舱医院休舱……微博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入口,是公共信息发布平台,是公共话题讨论平台,是社会的“历史快照”。关于疫情的时间线,在微博清晰可见。
微博汇聚来自个人、媒体、医院、政府、组织等社会参与者的内容,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有身处一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有热心公益募捐资源的明星艺人,有疫情热点事件中的当事人,有热衷于观点意见表达的KOL……
截止3月31日,6805万+微博用户累计发布9.6亿+条疫情相关内容,虽然其中有很多个体用户的情绪表达算不上时代记忆,然而医院、媒体、机构、政府、部分认证用户创作的疫情内容,无疑会成为时代的微观记忆,是任何纪实作品都无法完全承载的。就像微博的名字“微”的内涵一样,微博对于时代记忆的价值的精髓就在于“微”。
微博不只是成为疫情期间大众的“笔记本”,其公共发声平台的属性让每个人的声音被听见,推动了很多问题的解决,成为历史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基于疫情求助超话,肺炎(疑似)患者的在线求助从零散碎片无序,变得制度化、流程化和标准化;微博成为汇聚爱心的平台,医院通过认证账号募集物资,韩红等明星则在微博募集资金。截至3月31日24点,超过200万人通过微公益平台捐款5400万元,450+家企业捐出超过101亿元款物并通过微博公示,7100万+人主动传播公益信息,被阅读375亿次,5.3万名医生参与在线义诊,近170万人次受益。
微博作为平台在疫情期间有大量的作为。疫情伊始,微博就率先全网上线“抗击肺炎”专区,并开放微公益捐赠通道,新浪新闻App上线“抗肺炎频道”和疫情地图,微博与新浪协同强化疫情信息服务,体现出“新闻门户+社交媒体”的跨平台优势,让疫情的时间脉络更加清晰可见。互联网时代谣言密集涌现,微博第一时间上演辟谣专区,每日发布辟谣信息汇总,通过@微博小秘书 私信触达全站用户,截至3月31日已累计有效标记和处置不实信息10000+条,处置账号600+个。#微博辟谣#话题总阅读数超80亿,讨论超550万。此外,微博上亦策划不少类似“全网手写加油接力”、“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这样的活动,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