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第三方互联网尽调机构亲述:投资人对于在线教

发布时间:2020-04-23 18:16来源: 网络整理

  2020开年对于在线教育可谓奇幻,疫情影响下部分企业迎来了梦寐以求的流量洪峰,但热闹之下,头部企业却动荡不止:一向被视为行业盈利信心的“跟谁学”被两度做空;教育上市公司中市值靠前的“好未来”自曝销售数据造假;VIPKID发起了行业首例窃取商业机密诉讼……

  当以“润物细无声”著称的教育行业被天生逐利的资本盯上,数据造假开始成为个别企业通向成功的“捷径”。有互联网数据尽调从业者向记者透露,从低级的直接改数据到高配的模拟点击、充值、上课,近年来在线教育公司数据造假花样百出,尽调需求也随之增多。

  在线教育公司数据尽职调查需求增多 在线教育苦盈利久矣,今年一向被业内视为盈利标杆的“跟谁学”两度被做空机构盯上,财务数据造假是灰熊和香橼两份做空报告的核心内容。灰熊称“跟谁学”将2018年净利润夸大了74.6%,并存在刷单、教师经历造假、关联公司交易等问题;香橼也指出“跟谁学”虚构了高达70%的营收。面对上述指控,“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先后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声,并密集召开新闻发布会和投资者会议进行了强硬回复。

  这边“跟谁学”尚未从造假的漩涡中抽身,那边国内教育上市公司中市值靠前的“好未来”则自曝轻课业务销售数据造假,虽然涉及造假的销售额占较低,但对行业的震动无疑是巨大的。一时间,在线教育中概股全线大跌。

  “近年来,关于在线教育公司数据尽职调查的需求多了起来。”独立第三方互联网数据尽职调查机构原数据的负责人黑岩(化名)向记者介绍称,目前这类服务需求方主要以投资机构为主,在线教育产品吸引投资者的“卖点”就是数据,而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新增用户、活跃用户等数据的真实性,很难人为去核实、评估。

  教育行业以慢著称,但为了短时间内提高估值拿到更多的投资,满足持续扩张的“烧钱模式”需要,数据造假开始成为个别企业起死回生的“药方”,不少投资机构也因此“踩雷”。

  “这些年我们看到过的数据造假手段从低级到高级的可谓花样百出”,黑岩向记者介绍称,“最简单的比如直接在后台把用户数改动;复杂一点的,可能会买个人信息放到平台上注册为新增用户;难度再高一点,有些还会用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或专门找人去模拟点击、充值、上课,但这样的造假成本就比较高,识别难度也会增大”。

  互联网行业数据信披与审查尚处盲区 如何去识别这些造假行为?黑岩告诉记者,主要是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真实用户的行为是场景化的,虚假点击行为是无法做到(成本过高)如同正常用户的行为逻辑。我们做在线教育数据尽职调查时候,参考的部分信息有注册地址、终端型号、手机号码、付款记录、上课时长、上课次数、课后反馈、老师上课记录等信息,数据造假难就难在几乎不可能面面俱到。”

  “比如,作弊的连接数据通常有IP地址频繁更换所在地理位置、设备号频繁重置IDFA的特征。”他介绍道,“如果新增用户或者启动APP的用户终端以低端设备为主、操作系统版本较低、WIFI状态下App使用比例小于60%,则刷量的虚假用户数据风险就较大。”

  此外,在充分了解在线教育行业运营流程的基础上,还可以对用户按照注册序列号进行从注册登录、试听课程、签订合同、参加课程、课余互动、留言反馈以及合同到期或续签等行为进行跟踪和分析,这些审查和分析工作都是数据尽调的工作范围。

  作为一名互联网数据资产的审查与价值评估从业者,黑岩认为目前互联网企业数据造假的成本比较低。“财务造假是有会计师事务所审查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也主要以财务信息、合规信息为主,但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同等重要的还有互联网特征的运营数据指标,它甚至比财务报表更能反映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真实运行情况。但在这方面,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监管部门,目前的重视程度都不够。零散披露的一些关于企业注册用户数、月活、日活、GMV等数据,既不成体系,统计口径也各方不一,让投资者很难去对比核查。这样的信息披露和监管环境下,互联网企业造假的成本就会低很多,从外部也很难识别,并不利于保护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也不利于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