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地质”建起地灾隐患“健康档案” 江苏
发布时间:2020-04-11 00:02来源: 网络整理新华网南京4月10日电(王天翊)随着高速铁路时代的来临,铁路交通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之一。近日,江苏部署推进铁路沿线地质灾害排查治理和铁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江苏省地矿局迅速响应,派出专业技术骨干400余人次,对江苏境内重要交通沿线41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情况进行深入排查。运用“互联网+地质”的技术结合,江苏省地矿局正打造一个贯通地质灾害排查、巡查、核查、监测预警全链条的智慧平台,为地灾隐患点建起“健康档案”,用监测加预警防灾于未然,护航江苏铁路安全。
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灾害来临往往只在分秒之间。江苏经济发达、人员密集,地质灾害隐患虽然总体数量不多,但危害大、风险高,提升“隐患什么时候发生”的预警能力尤为重要。
南京中心技术人员对铁路沿线重点区域进行实地调查
今年3月起,江苏省地矿局所属各市级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开展了属地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拉网排查。排查以铁路沿线为重点,同时涵盖公路、桥梁、隧道、江河岸、水库大坝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人员密集场所周边的已有隐患点,共完成调查面积约724平方公里,总线路约2038公里,其中排查铁路1000多公里。调查范围包括京沪高铁、宁合高铁、新长铁路、沪宁高速、宁杭高速等江苏省内主要铁路、公路的重要区段,针对新发现隐患点情况及时分析并形成处置建议,暂未发现重大地质灾害发生迹象。
排风险,保平安,互联网技术正成为地质灾害防范的新的支撑和保障。自2015年,江苏省地质局布局地灾防治智能化工作以来,一个贯通地质灾害排查、巡查、核查以及监测预警全链条的智慧平台逐渐形成。
镇江地质灾害应急中心技术人员姜啸介绍,地灾巡排查就像医生看病,而江苏省地质局自主研发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更新每年巡排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就像为隐患点建立了详细的“健康档案”,为灾害预判预警提供了重要依据。
苏州中心技术人员正在核查地灾隐患点情况
“地灾系统相当于给技术人员配备了一个随身的‘病例大全’。这次铁路沿线地灾排查,技术人员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圈定了重点排查区域,采用无人机高空整体筛查、现场具体识别等多种方法,比照‘既往病史’,对排查地区边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甄别,有效提高了排查效率和精准性。”姜啸说,该系统还实现了重要调查数据同步分析上报,方便政府管理人员随时“寻医问诊”。
地质灾害关键在“防”,如何“防”是地质、气象等专家研究重点,互联网技术在监测、分析、预警上的应用,也为灾害成因分析以及防灾减灾提供了充分助力。此前,南京市地质灾害应急地质环境保护技术中心在猪头山开展了典型滑坡监测示范研究项目,试图探寻滑坡成因。以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为核心,研究团队安装了20多套专业设备,建立了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全天候自动化采集山体的土壤温湿度、降雨量、滑坡体位移等信息。自然资源部地灾专家、中心总工程师肖亮表示,通过每天上万条次数据的积累,研究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致灾原因和时空规律。
据了解,该项目的部分成果已成功运用于溧水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通过自动监测溧水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预测发展趋势,在灾害发生前通过短信、APP发出预警,从而为政府疏散人群、减少损失赢得时间。
随着汛期来临,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也逐步增高,每年5月至9月,是地质灾害较为频发的时期。今年,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涝大于旱,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这为江苏省地灾防治智慧化平台带来了新的考验。江苏省地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局将进一步深化与省、市有关部门合作,推进联防联治,加强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巡排查工作,不断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智能化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