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推动生产线热起来
发布时间:2020-04-10 09:32来源: 网络整理车间内,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在位于新疆的全国最大气流纺生产基地,2.3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在车间大屏幕上,实时产量、故障分类统计、备件需求信息等数据不断更新。
据悉,这里过去日常用工达2000余人。疫情期间,通过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这里实现了无接触式车间管理,降低了生产线对人力的依赖,确保了疫情期间的人员安全和生产效率。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产物,通过实现人、机、物全面互联,构建起实体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正成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
当前,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阿里云ET工业大脑、华为“黑土地”工业互联网平台、百度云“天工”智能物联网平台等逐渐连接起全产业链;三一重工、海尔、徐工等企业也分别推出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形成全新的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
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统计,目前全国各类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共有数百家,有一定区域影响力或行业影响力的平台有50多家。
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平台对制造业的积极作用也开始凸显,受疫情影响冷下来的生产线重新热了起来。很多企业在复工复产中不仅缓解了用工难题,根据平台数据,还可以依照用户需求进行针对性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海尔集团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目前已汇聚了3.4亿用户、4.3万家企业和390多万家生态资源,打通了全产业链环节。疫情发生后,平台推出了“医疗物资信息共享资源汇聚平台”,精准快速匹配物资,也为政府的物资调配提供了数据支持。
“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使工序对接更精准,有效缓解了口罩等防护物资的紧缺;生产过程减少接触,有效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者密度;线上业态更多样,减少了技术人员流动,降低了门槛。”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说。
此外,工业互联网还使监测服务更高效,一些地方可以一键备案,主管部门可以一键核准,还可以查看多项复工复产数据统计情况,实时掌握进度,辅助决策,从而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在疫情影响下,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成为复工复产的重要抓手,加快工业互联网、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
3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将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能力,遴选10个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发展50家重点行业/区域平台,推动重点平台平均支持工业协议数量200个、工业设备连接数80万台、工业App数量达2500个。
发力新基建,构建新引擎,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已经进入“加速期”。目前,广东省已建设3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开通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广州),发展超300家“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企业,累计支持和带动超过60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领域,既有巨大的投资需求,又能撬动庞大的消费市场。”韩夏说。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介绍,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2.13万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5%、2.2%。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3.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同时可带动约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专家说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一级巡视员李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将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转型,重塑生产制造服务体系,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工业互联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区域内资源有效配置、供需精准对接、线上线下互动、孵化创新衔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工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助推生产方式转变,以数据为核心要素支撑虚实融合、全面互联,打破组织界限和数据孤岛,以云端协同、产业协同、跨界协同推动制造资源配置优化和能力共享;助推增长动力转换,推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成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记者 姚亚奇)
图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