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互联网 >

李星:疫情对互联网治理影响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4-08 21:20来源: 网络整理

李星:疫情对互联网治理影响的思考


李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

  和非典时期相比,新冠病毒防控期间高校校园网的运行模式非常不同。非典时期,学生们不许出校,现在,学生不让进校,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造就了截然不同的网络流量。

  和平时相比,这段时期CERNET主干网流量呈现出几个不同的特点。一是网内流量减少。目前主干网流量大约只有往年同期的1/3 到1/2。反过来,公众互联网的流量压力非常大。二是校园网进出流量比例的反转。平时是校园网的入流量大,出流量小。但最近这段时间,学生们都在校外访问校内资源,因此显示出流量大于入流量的特征。

  互联网的研究是一门实验科学,环境的变化赋予网络新挑战和新内涵。就网络本身而言,疫情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的实验环境,对我们更深入理解互联网提供了机会。

  大浪淘沙,让用户实时知情

  疫情防控期,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停课不停学”,主要的支撑手段还是网络。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网络的的确确已成为支撑教育教学最重要的平台。2003年非典时期,居家的中小学生还主要是通过电视上课,17 年后,上网课已成主流。二是,平时大家感觉,网络已经很成熟了,但疫情出来后我们发现,当前网络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仍然是比较粗放的,我们面临着一个急迫的挑战:如何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

  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在线教学确确实实是一次大考,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需要关注。

  第一,视频会议流量急剧增多,这是一种对延时、抖动和丢包很敏感的网络应用。和其他应用相比较,这种流量非常特别,对实时性要求很高。

  如果仅仅是下载文件或访问网站,用户很少会关注这个过程中网络的服务质量的变化。例如当出现几秒钟的丢包时,用户并不是那么在意。

  而在视频音频的环境下,网络还是一样的网络,但几秒钟的丢包所引起的影响非常明显,可能导致听不见,听不清,甚至掉线,产生很差的用户体验。

  总的来看,视频音频应用对于网络的性能、服务质量的监测是一个大的挑战。网络管理中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需要深入研究。

  第二,视频音频应用中出现问题,要对网络和系统分开看。在很多时候,用户遇到的问题是系统问题而不是网络问题。

  例如最近在大规模网课中,有很多关于网络掉线、崩溃的报道,但实际上并不是网络的问题。网络也会有毛病,但一般是丢包,如果是很严重的问题,比如整个挂掉,绝大多数是平台和系统的问题。

  哪些系统设计得好?哪些设计得差?通过实践,大浪淘沙,一目了然。

  互联网体系架构遵循“大道至简”的核心设计理念,它的设计理念是无状态、松耦合。如果在线教学平台、视频会议系统遵循互联网的理念设计,其生存性就会比较好。相反,有的平台追求复杂性,追求功能多样。依照如此设计理念的系统在一个网络很稳定的局域网内可能运行顺畅,然而一旦遇到复杂的用户环境,遇到大规模的并发访问时,往往就会挂掉。

  面对新的网络环境,我们需要知情,这样才能区别是网络问题还是系统问题,从而尽快采取必要的措施,恢复上课。

  如果是网络的问题,需要搞清楚是网络的哪一部分出了问题——是有线接入还是无线接入?是4G 还是WIFI ?是互联互通的瓶颈还是云的调度的问题?

  如果是系统出了问题,也要搞清楚是系统的哪些环节出了问题——是服务器端,还是客户端?是控制平面,还是数据平面?通过这样的测试和追溯,让用户实时知情,知道哪些软件很优秀,哪些软件使不上劲。

  在这种全新的网络环境下,安全性更加重要。当课堂变成了网上课堂,面对面的会议研讨变成了视频会议,如何在网络环境上保证安全?视频会议系统如何保障隐私和知识产权?用视频会议系统讨论科研项目,是否会发生信息泄露?这是目前网络环境下衍生的另外一个重要话题。

  按需连网,是否引入切片概念?

  回过头来说,教育网怎么定位?我归纳有三种定位。

  第一种,教育网就是互联网,以高性价比的方式为师生提供网络服务,从这一点上说,跟公众互联网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