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扶贫 >

山西李玲义:“土豆书记”的扶贫岁月,蔬菜新闻

发布时间:2019-06-19 15:10来源: 网络整理

  “第一书记是个多大的官?它不是官,是乡亲们脱贫攻坚的带头人,是为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工作来的。”这是山西省太原市工商局原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处长,娄烦县庙湾乡双井村原第一书记李玲义常挂在嘴边的话。

  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国几千年的贫困难题,已然进入决战决胜倒计时阶段。目前,活跃在各地脱贫攻坚战最前线的20.6万名第一书记、70万名驻村干部、197.4万名乡镇扶贫干部以及数百万村干部,他们是这场最后决战的“尖刀班”“爆破手”。李玲义,便是这千千万万扶贫战士里的普通一员。

  1、从“化缘书记”到“土豆书记”

  走进双井村村委会院里李玲义住的窑洞,桌子上、地上甚至墙角的脸盆里,满是受潮掉落的墙皮。通铺床上方像挂蚊帐般横罩一张塑料膜,兜住了本要洒落到床上的墙皮。斑驳的墙面和洒落一地的白色墙皮,让这孔没有任何家具摆设的窑洞更添凄惶,床头一面红色党旗,是屋里唯一的亮色了。

  屋里都这样了,为什么不修一修呢?李玲义嘿嘿一笑:“这窑洞可立过大功哩。”

  李玲义刚到双井村的时候,一位朋友来看他,留宿一宿忍不住了说:“这种地方咋能住人?翻盖一下,钱我出了!”

  李玲义开玩笑说:“这一修整,起码两万元。”没想到朋友二话没说,真把钱打来了。李玲义转念一想,这钱可以用来为乡亲们盖个磨坊呀!——双井村多年来没磨坊,村民们磨面碾米,要走十几里山路。

  盖磨坊,两万元远远不够,李玲义继续奔走。没过多久,老李的朋友们及太原市工商局几个分局的资助款陆续到账,“双井磨坊”盖起来了。

  如今,双井村有了磨坊、粉坊,一旁党建文化室也已建完,可李玲义依旧睡在罩着塑料膜的通铺上,起床第一件事,还是打扫“白皮皮”。

  “化缘书记”的名号传开了,但李玲义不太喜欢这个名号——扶贫可不能光“化缘”,得有实实在在的产业才行。其实早在2016年李玲义到双井村考察时,就瞄准了祖祖辈辈从事的土豆种植作为脱贫产业。

  2017年1月3日,李玲义背着铺盖,怀揣太原市工商局筹集的20万元扶贫款,正式以第一书记身份来到双井村。

  进村第一天,召集村民来村委会。“本来想在会议室跟大家说几句,没想到来了那么多人。”李玲义还记得那天村里人源源不断涌向村委会的情景——眼看着椅子不够了,后来的人就站着;屋里站不下,越来越多村民就站在院子里。“我一看这么多人站外面,我哪还能坐屋里呀。”李玲义起身穿过人群,站到院里竖旗杆的台基上,头顶国旗,环顾满院父老。“乡亲们,这次我是带了20万元钱来的,请大家给我提提建议,这20万元怎么用,咱们村怎么脱贫致富。”

  窃窃私语的人群炸开了锅。“李书记,买米买面”“给我们盖新房吧”……李玲义摇头说:“我不是给你们输血来了,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要你们自己动起来。”他把发展土豆产业的想法告诉了大家,“毕竟常年种土豆嘛,也没啥顾虑”。李玲义购买十几吨青薯9号、晋薯16号土豆籽种,一百斤土豆配一百斤有机肥,挨家挨户发放,并请农科院专家来村讲解科学种植土豆。年底,双井村土豆亩产一下子从1000多斤跃升到了3000多斤。

  土豆大丰收,窖都装不下了,这可咋办?这年冬天,太原大街小巷活跃着李玲义骑电动车送土豆的身影。他从村里自费购买几百斤土豆,到太原的党政机关、企业、建筑工地、酒店,找到负责人就送土豆。每人只送两个试吃,留下联系方式,觉得好吃就找他订购。“我就想嘛,这些地方有人干活,有人干活就有人吃饭,有人吃饭咋就不能吃土豆哩。”靠着这个笨办法,李玲义卖了50多万斤土豆。乡亲们没想到祖祖辈辈吃的山药蛋竟然这么畅销,8毛钱一斤都供不应求。头一天跟李玲义一说,第二天收土豆的车就开到了家门口。

  从此,李玲义多了个外号——“土豆书记”。

  2、日记本里的扶贫人

  2019年1月24日,农历十二月十九——

  扶贫的路上,不只是整理资料而已,还有家人的分离、不理解,村民的抱怨,领导的训斥,巡查的压力。每一个能坚持下来的人,可能真的自己流了很多泪水……无数次,被骂了无数次,最主要是委屈了无数次,但是很幸运,每一次的无奈才能让你更觉得自己需要坚强。我也有家有爱人有儿子有孙子,我也是人啊,需要……

  ——这是李玲义1月24日写的日记,“需要”后面戛然而止,他没有再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