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房产 > 房产中心 >

在传统颠覆中改变生活” 系列报道住房金融让天

发布时间:2019-06-02 01:55来源: 网络整理

  今年年初,在北京打拼多年的小王终于为自己在寸土寸金的北京购买到首套住房。200多万元的组合贷款金额对于贵州老家来说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文数字,“十多年前,咱们家在省城买房也就贷了几万块钱,3年多就还上了。不过,你还是比爸妈当年强。没结婚的时候,我和你吴阿姨一块住一个单身宿舍;没生你之前,单位分给我们的房就20多平方米。你小时候,我们分的房有50多平方米……”王妈妈回忆说。

  对有着安居梦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场景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忧国忧民千古绝唱的安居愿景,还是“安居乐业”、“安居乐俗”等众多相关成语中传递出的安居意向,都不难发现,对于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为底色的我们而言,那个让我们得以安居的“家”是多么的重要。也正是有家可居,继续滋养着我们“家国天下”的文化传统,让它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从分配住房到购买商品房,从“差银行钱”滋味不好受到利用按揭贷款的“心安理得”,再从搬来搬去、居无定所的租房体验到“长租即常住”长租模式构筑……新中国成立70年伟大进程中,中国人的安居梦渐渐照进现实。在这背后,银行业所提供的金融支持一直是坚强后盾。从首笔个人住房贷款到去年底该业务余额达到25.75万亿元,再到近期各银行与各地政府、相关企业合作,推出“存房”等相关业务,助力住房租赁市场培育……一个个“安居梦”的背后,都少不了银行业的助力。

  从分配房到商品房

  “这个电影好看!我们当年住的就是那样的房啊,好多回忆啊。”年近60岁的王妈妈平常喜欢和老姐妹一起跳跳舞、旅旅游,用她的话来说,“看电影是你们小孩子喜欢。”不过,刚上映不久的热播电影《地久天长》却给她带来了熟悉的真实感。

  在这部电影里,当背井离乡的刘耀军夫妇归来时,当年热闹非凡的单位宿舍已经人去楼空。最后,他们和一群老友相聚在宽敞漂亮的商品房住宅里回忆往昔。

  虽然只是故事展开的一个布景,但影片对于几十年来国人居住场景变化的细腻再现,足以打动像王妈妈这样“非专业”电影观众的心,让他们看到了故事以外的历史与现实。

  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们的住房由单位分配。在改革开放初期,楼市转变平稳进行,住房分配制度也延续了下来,也让分配住房成为50后、60后的集体记忆。

  转变开启于1980年。“过去我们很不重视建筑业,只把它看成是消费领域的问题,建设起来的住宅,当然是为人民生活服务的。但是这种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也是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部门。”当年,邓小平发表《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确定了房子是可以卖的,开启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先河,拉开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幕。

  银行业的参与也发生在1980年。那一年,漳州市根据中央城镇住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决定在漳州市延安北新村专门开发商品房。当时,建行福建分行敢为人先,为漳州市政府统建办发放全国银行业第一笔商品房贷款,支持建成住房小区及4万平方米的商品房。

  而第一笔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完成则要追溯到5年后,同样也是由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建行完成。1985年4月9日,建行深圳四海办事处完成了首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贷款总额为1.05万元,月利息率为6‰,期限10年,每月还款额为110元。

  相比起当年的1.05万元,时至今日,依旧占据住房金融领域头把交椅的建行的相关业务数据,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其最新披露的2018年年报显示,去年该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47535.95亿元。

  作为住房金融领域的“主力”,六大行2018年投向房地产业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的总规模达19.56万亿元,同比增长17.44%。其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达17.66万亿元。同时,在六大行合计新增的51305.59亿元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了25338.96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9.39%。

  迅速增长的数字不仅反映了我国住房金融市场今非昔比的发展,也折射出人们居住条件和质量的改善。“现在住得好啊,宽敞了,也私密了,旁边的配套设施也齐全。特别是你们下一代,生活在越来越好的时代里,幸福啊。”王妈妈对小王说。

  房贷背后的沧海桑田

  今年年初,家住昆明的陈先生夫妇搬进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新家。这套位于滇池附近的住宅风景绝佳,却有点超过刚工作没几年的小两口的预算。“付全款肯定是不够了,还好总价不是很高,我们去建行办理贷款的过程很顺利,现在扣除我们两人的公积金,每月的还款压力也不大。通过贷款能提前住进理想的家,真开心!”陈先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