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金融 > 保险基金 >

让人们有底气消费该如何保险

发布时间:2021-01-20 15:15来源: 未知
    2020年火爆全国的“城市版”医疗保险——“惠民保”仍在有条不紊地推进,2021年伊始,“城市版”重疾险就来了。
 
    1月12日,深圳市正式上线“城市版”重大疾病保险。除了险种不同,这款产品与“惠民保”配方相似,0至69岁深圳基本医保参保人均可购买、保险价格亲民、不需要提供体检证明。以26岁男性为例,购买保额20万元深圳专属重大疾病保险10年期产品,一次性仅需缴纳保费1828元。在保障期间,一旦发生合同约定的28种重大疾病,即可一次性获得保险公司20万元的赔付。其中,保障金额是可灵活选择叠加的。
 
    10年保障期限、不到2000元的保费、20万元的保障,加之“深圳医保”官方微信号的推送,有业内人士甚至预测,该产品或将成为未来几年另一个现象级保险产品。
 
    近年来,人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大幅提升,主动问保险的人多了,主动买保险的人也多了,但保险仍然没有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是人们不需要保险保障吗?显然不是。
 
    2020年突然出现的“惠民保”相继在全国70余个城市快速上线,凭借投保门槛低、保险理赔高、保费设置低这三大特点,吸引了大量投保者,成为当之无愧的现象级产品。尽管“惠民保”火爆全国有政策推动等多种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从人们的需求出发,用较低的保费初步解决了基本医保报销后的费用负担。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在众多问题中,民生保障的短板直接制约了消费。如何让人们有能力消费、有信心消费、有底气消费,保险业需要回答好这道题。在解决人们后顾之忧的同时,也要促进保险强度、保险密度进一步加深,由保险大国迈向保险强国。
 
    但从目前来看,保险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断升级的美好生活新需求。
 
    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不久前表示,目前的商业保险产品数量虽然不少,但产品的形态较为单一,同质化的产品比较多。产品本身的吸引力也不够,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的距离。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儿童、新业态从业人员风险特征的产品供给不足,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时,保险业风险补偿作用的发挥也比较有限。
 
    事实上,这些亟待填补的需求并非突然出现。以养老保险产品需求为例,2018年,我国就在全社会启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201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因养老“点名”商业保险,明确传递出这样的信号: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贯穿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商业保险必须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然而,老年人买保险依然难。在保障方面,大多数产品并非只针对60岁或者65岁以上人群,只是放宽了投保年龄、放宽了投保条件,是在技术上进行了处理的普通保险产品。在养老年金方面,到2020年三季度末,我国养老年金保险原保费收入仅为551亿元,在人身保险原保费收入中仅占2.1%,远低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超过35%的水平。
 
    这样的结果与人们收入水平不高有关,更与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有关。因此,要让人们有底气消费,一方面,保险业要提升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以需求牵引供给。从当前保障缺口较大的老年人、儿童、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入手,增加产品供给、提升产品质量,重点在目前需求比较强烈的重疾险、医疗险、长期护理险、意外险等领域进一步改善产品供给,让想买保险的人有产品可买。
 
    另一方面,保险业需要提升专业水平,让保险产品创新有据可循,通过供给创造需求。在科技的助力下,深化对老年人、儿童,甚至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人们风险规律的研究,通过精算制度、定价规则与监管措施,引导保险公司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为更加细化的风险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