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体育 > 足球新闻 >

中国足球新政:“靶向治疗”剑指职业联赛乱象

发布时间:2019-06-29 18:30来源: 网络整理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1日电(李赫)穿过漫天的流言和不厌其烦的辟谣,中国足球新政20日终于在黄浦江畔落地。相比此前政策,新政设置了“四大帽”限制投入,而外援不受工资限额影响;U23政策稍有变化,但外援政策不变;诸多变与不变之间,制度设计上的“用心良苦”与“精准施策”,值得玩味。

  “四大帽”与外援身价:鱼和熊掌要兼得

  新政的核心与焦点毫无意外落在限制俱乐部投入的“四大帽”上。根据规定,2019年中超支出限额封顶为12亿元,俱乐部注资限额则为6.5亿元,亏损限额则定在了3.2亿。这3项投资限制还会在之后3年再次减少,直至2021年。

  资料图:国足们的身价将遭遇“跳水”。中新社记者骆云飞摄

  国内球员的薪水同样受到限制,最高标准不得超过1000万,而参加亚洲杯和世界杯预选赛的国脚可以在此基础上上浮20%进行调整。同时,外援并不在工资限额的限制内。

  也就是说,新政仍给俱乐部留有引援和投入的空间。只是在支出限制下,隐形的“软性工资帽”仍在起作用:整体支出受限的背景下,外援投入如何取舍,球队薪资比例如何平衡,是留给各俱乐部管理层博弈的“第二战场”。

  国脚薪资浮动的规定也是响应了球迷对于国脚国家队“出工”,俱乐部“出力”的质疑。为国出战不再停留在一项荣誉,更能直接带来真金白银的利益。

  这样的“勾边”与“留白”,展现的是足协“鱼与熊掌兼得”的野心:一方面要重新建构市场标准,规范球员身价与合理投入;另一方面也留有资本竞争的空间。想要最大限度保持大牌外援所能带来的联赛关注度的同时,重构中超市场业态。

  报名制度微调与外援政策: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

  新政另一处引人关注的调整,就是中超准入制度的微调,其中增加了对U21球员和女足球队要求。

  新政规定:在维持原先U23球员出场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提出申请中超、中甲准入的球队在报名大名单中应有本俱乐部培养的U21球员,这2名球员必须出自该俱乐部的青训并参赛3年以上。

  虽然是“微调”,但却足以把一些俱乐部浮躁的心压了下来。在这样的标准下,几乎堵死了以”烧钱挖人“方式吸引年轻球员的可能。

  这次U21准入政策公布后,恐怕不少中超球队会再次陷入“U21球员荒”中,租借年轻球员的计划也不再现实,这无疑会“逼”着中超球队脚踏实地搞青训。而对女足球队的要求虽然暂时不是硬性标准,也将或多或少缩小女足成绩与待遇的巨大反差。

  同时外援政策与上赛季保持一致,注4上3,不区别亚洲外援。

  不能否认的是,过去几个赛季联赛的火热与大牌加盟不无关系。但他们也压榨着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在新政多重制约下,虽然依旧保留着大牌外援加盟的可能,但可以肯定以往“群星璀璨”的情形难再。

  外援政策的保留也意味着亚洲外援在中超的日子并不好过。其实在支出限制背景下,亚外的性价比已并不存在优势。这都意味着国内球员将有更大的空间。参考CBA联赛近年来国内球员的相继爆发,新政追求的,是足球场上也会有更多的国内球员发光。

  而政策出台的用心,则是想要在U21和外援政策双重作用下,当球迷在中超赛场“仰望星空”之时,看见的不只是外国的星光。

  及时管控与干预市场:要一万年也要争朝夕

  毫无疑问,这次政策直指过去几年中超联赛“金元足球”旺盛的虚火。根据足协提供的数据,7年前,恒大年投入5亿,便足以称霸中超。七年后,恒大年投入约20亿,仅仅是争冠水平。作为恒大王朝的终结者,自上港集团入主球队以来,总投入超过了60亿,平均年投入近20亿。亚冠级别的球队中,今年的投入也超过了10亿。

  职业联赛当然少不了资本的投入,但前提是市场环境规范合理。如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李毓毅在会议上所说的那样:“搞联赛不是比着烧钱,一个俱乐部投入20个亿,另一个投入3个亿,这个游戏怎么玩?”

  无序市场下,如果任由资本泛滥,势必形成垄断,当整个联赛成为少数资本家的游戏,当投入产出比不在合理的范围内,看不到回报的第二、第三梯只好选择节制投入,直至退出游戏,这样的恶性循环当然不是中国足球所希望的。

  实际上,包括中超第一集团在内的多家俱乐部对于庞大的“薪酬支出”早有微词,不过为避免在竞争中落伍,他们只能咬着牙死扛。

  资料图:无序市场下资本泛滥将导致联赛的恶性循环。中新社记者陈骥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