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活:科技催化金融“蝶变”
发布时间:2019-08-12 01:05来源: 网络整理本报记者陆宇航
“恭喜您,抓到了!”不一会儿,网点员工便把造型可爱的玩偶“班客”送到《金融时报》记者手中。这是建行5G+智能银行之一的清华园支行打造的远程“抓娃娃”游戏。除此之外,在这家7月初面世的银行网点中,借助AR、VR、互动雷达、5G、人工智能等技术展示各种新奇好用的服务功能,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如为客户提供无感支付服务的无人驾驶汽车体验,微型、可移动、无需触屏即可使用的金融服务“太空舱”,业内首个仿真机器人迎宾员“小龙女”……
金融科技所能提供的炫目体验,在银行业探索科技建设的初期是难以想象的。1974年,中国人民银行引入60/61型电子计算机,开始从事联机业务处理和批处理。彼时,金融科技的功用仅仅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手工处理的工作进行电子化。
伴随着新中国70年发展进程,时至今日,金融科技所释放的能量早已远远超出了萌芽期的那些简单设想。不仅仅是都市银行网点中最新智能生活的前沿体验,金融科技早已融入到银行发展的方方面面:在田间地头助力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在为小微民企送来普惠甘露的实践里,“高大上”的金融科技填补了传统金融服务薄弱环节的空缺;在提升银行风险防范能力、赋能消费金融等多项关键业务的进程中,金融科技正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未来,随着技术迭代升级和银行科技建设的进一步提速,金融科技的无限想象力势必再度提升,传统银行的边界将不断被突破,金融“蝶变”的美好前景更加可期。
智能化背后的沧海桑田
“上世纪80年代刚来银行工作的时候,我们搞计算机的都属于边缘部门,人也很少。现在不一样啦,信息技术部门几乎每年都在扩编,对银行而言也越来越重要。”一位较早曾就职于某国有大银行信息技术部门、现任职某城商行信息技术部门的高管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从人工到自动化、电子化,再到网络化,最终到当下的智能化,70年来,银行的科技建设步伐不断提速。〉〉〉〉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