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挑战及应对
发布时间:2019-06-26 10:31来源: 网络整理今年5月,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10余个国际组织的500余位代表就未来教育、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学评估、课程开发、终身学习等多个议题开展了深入探讨,提出许多关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发展未来教育的新观点和新思路,并通过了《北京共识》。代表们一致认为,各国应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教育系统改造相适应,建设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系统,为每个人提供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机会。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将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正因为如此,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各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工智能战略
为在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占据领先地位,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先后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优先事项。实际上,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支撑,对人类社会诸多领域都有深远影响,也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为教育系统变革、教育技术发展、教学方法改进提供了重要机遇,也给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挑战。
美国:让所有劳动者都能在智能时代转换角色
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了巨大优势,这不仅受益于美国雄厚的研发资金和大批高精尖的科研人才,也受益于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战略规划体系。众多战略规划以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2016年10月发布的《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影响较大。二者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战略性指导。
《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提出,为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劳动力,不仅应为预备劳动力提供相关领域的教育机会,还应该为现有劳动力进行再培训,以让所有劳动者都能在人工智能时代迅速转换角色。该“战略”区分了硬技能和软技能,主张培养目标应体现国际性、时代性和全面性。所谓硬技能是指语言、艺术、数学、计算机、化学等与专业、学科相关的认知技能;软技能则包括合作、管理、情境、决策等认知性技能,主要通过个人的情商、人际能力、行为等体现。“战略”提倡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阶段均应以培养软硬技能兼备的人才为目标,加强对劳动者的数字素养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素养的培训。
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对教育带来的影响,“战略”指出:一方面,可以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提升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才培养设定了基本目标。教育系统应该培养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者,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此外,“战略”还针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等进行了说明。
2016年12月,美国发布了《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的报告,提出制定相关政策发展企业和工人创造力。2017年7月,美国又通过《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的文件,提出通过人工智能推动军事、信息和经济领域的变革以维护国家安全。2019年2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美国人工智能倡议》,提出应重点发展计算机科学,培养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信任与信心,通过学徒制等方式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用户,开设科学、技术、工程等技能课程,以确保所有美国工人有自如利用人工智能的本领。
英国:在人才培养规模、投入等方面发展人工智能教育
英国早在2013年就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家级科研计划。2014年出台了《人工智能2020国家战略》。2015年制定了《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图景》。2016年发布了《人工智能:未来决策制定的机遇与影响》,提出充分发挥英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增强国家竞争力。2017年出台了《现代工业战略》和《在英国发展人工智能》两份文件,为发展人工智能提供详尽的指导。2018年出台了《英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计划、能力和志向》以及《产业战略:人工智能领域行动》,针对发展人工智能制定了具体措施,并于2018年4月启动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工业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