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从理性到感性 智能汽车的新蓝海
发布时间:2020-08-11 19:12来源: 网络整理
2020年8月11日,以“冬芽”为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武汉开幕,竺延风、魏建军、曹德旺、李斌、何小鹏等出席。
在“汽车智能化”分会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与设计创意学院双聘教授、同济大学人车关系实验室创始人马钧发表题为“从理性到感性 智能汽车的新蓝海”主题演讲。
“如果我们仅仅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一个产品,我们一定会被这个时代慢慢的淘汰。”马钧提出,当今时代,产品已经不单依靠孤独的运营,是与品牌和故事结合,更多的是感性的东西。他认为智能汽车的定义,一定是带有情感的、感性的、有温度的,而且是千人千面的。
马钧指出,“对汽车行业来说,尤其是对智能汽车,如何把我们的技术语言,翻译成用户的感知和体验,这个也是体验思维以及体验经济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智能汽车经历了功能拓展的1.0时代、多模交互的2.0时代后,已经进入情感连接的3.0时代。
在马钧看来,智能汽车3.0时代的体验有三个特点:第一,短中长期来看,智能座舱的屏幕会变大变多,但汽车内的屏幕所产生的氛围比内容更加重要;第二,拥有潜力巨大的输出与输入交互模态;第三,自动驾驶要注重“人机共驾”。
以下为马钧演讲实录:
马钧:各位汽车行业的新老朋友们,非常高兴又一次来到我们蓝皮书论坛。与其说是论坛,我自己觉得更开心的是每年这个时候,可以跟大家来汇报一下,我自己在去年一年当中,做了哪些思考,我们取得了哪些成果,希望能够跟大家共同进步。
今天的题目,我写的是“从理性到感性,汽车行业的新蓝海和新生长”。我相信在座的大部分的同仁同意,这是一个后黄金时代。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一个智能车,这是今天的第一个题目。很多人从技术角度来做思考,我自己曾经也是一个100%的工程师,但是我现在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如果我们仅仅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一个产品,我们一定会被这个时代慢慢淘汰。所以今天我想给大家带来的题目是,为什么我们要做感性,感性是什么意思,怎么来衡量感性,感性怎么来做坐标和做体系,这是我今天的一个题目。
接下来先跟大家讲两个字,我们去年成立了“人车关系实验室”。为什么叫关系,先讲这两个字。智能是什么,我理解是“懂我”“理解我”。一谈到关系,我是从德国回来的,很多朋友回来学到的第一个词,不是你好我好,而是“关系”。关系代表了什么,代表了信任,代表了强连接,代表了情感上的互联。所以关系这个字特别有意思,待会我们会随着这两个字探讨一下,如何从理性到感性之间的发展。
什么是智能汽车,某咨询公司认为,智能汽车是智能交互,智能驾驶和智能服务,是智能汽车的三大要素。另外一个咨询公司,讲到的是智能汽车是自动驾驶车联网以及智能座舱三个概念有机结合。某高校一位教授,讲到智能汽车是从单车的智能到车、路、云不断的网联,自动化和网联化,两者融合形成的新产品架构。第四个某投资机构,讲的是智能生命在智能驾驶和出行领域的延伸能够在车与车,车与人,人与各种关系之间连接。这是非汽车,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的定义。
看右边,上面写的所有的版本,全部是各个主机厂自己认为的智能点,我们把它叫做触电。如果我们在讨论什么是一个智能汽车,坦率说,我自己也给自己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从哪儿开始谈,是理性的,共性的问题,还是个性的独家的问题,这个是我的一个问题,然后我就在不停的思考。
思考下来,我们先讲产品本身,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用户追求的是极致的标签,我们需不需要一个完美的产品。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的爆款,包括汽车产品,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产品。举一个特斯拉的例子,它的标签无论是个人的标签,包括大家也在讨论model3的一些特征,续航里程说是445,它还有很多时尚的标签在里面。所以我不认为model3是一个完美的产品,但是不影响销量,不影响粉丝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