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当“垃圾分类”撞上“新基建” 延杭智能如何玩转“智能+”?

发布时间:2020-07-16 07:18来源: 网络整理

    慧聪水工业网  过去的一年,堪称垃圾分类“最热”的一年。

2019年7月,上海市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一时间,从事垃圾分类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那么,垃圾分类的市场究竟有多大?

根据九部委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新政策的实施,使得前端分类投放、中端收集转运以及后端处理处置整条固废处理产业链需求大幅度提升,预计相关市场规模达4000亿。

在数千亿“蓝海”浪潮中,如何分得“一杯羹”?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杭智能”)刘江涛总经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江涛

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江涛

找准“切入点”,进军环保市场

“‘蓝海’市场虽大,但对于成立不久的延杭智能来讲,要想在环保行业立足,找准定位,精准切入非常重要。”刘总说道。

城市较农村而言,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人均消费水平高,可以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攀升,致使城市垃圾处理需求不断扩大。“蛋糕”虽大,但在延杭智能看来,异常“难啃”。

2015年11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到,农村垃圾治理要全面推进,推行垃圾源头减量,适合在农村消纳的垃圾应分类后就地减量。浙江安吉作为“两山理论”诞生地与践行地,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首个生态县、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等多个荣誉称号,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得到广泛认可并全国推广,浙江省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行者。

借着政策“东风”,落户于杭州的延杭智能,瞄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市场契机,组建了一支来自华为与浙大工业自动化研究的技术团队,着力研发垃圾处理设备、垃圾分类设备以及智慧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环保装备制造的完美融合。

到如今,延杭智能积极开拓浙江农村垃圾处理市场,在浙江省部署了400多套智能化垃圾处理站点,覆盖全省各地市,成功拿到开启环保市场的“钥匙”。

“垃圾分类”市场,抢抓新机遇

如果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延杭智能找准的切入点,那么“垃圾分类”则给延杭智能带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在垃圾分类带来的新一轮市场中,在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整个体系中,其中用于社区垃圾分类收集的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刘总这样认为。智能垃圾分类站房代替了传统的垃圾投放点,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作为一种新的垃圾分类管理的新模式,也需要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投放意识。延杭智能从用户角度出发,提升垃圾分类设备的智能化与稳定性,同时降低能耗、节约成本,赋能环卫企业、物业企业,为他们提供社区垃圾分类智能化解决方案。

延杭智能:智能垃圾分类站房

延杭智能:智能垃圾分类站房

垃圾分类带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新蓝海”的同时,餐厨垃圾可以被有效分离出来且增量可观。以上海为例,生活垃圾分类一周年数据显示,湿垃圾分出量同比增加73%,效果显著。

数据来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湿(有机质)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多,分出量呈正增长趋势,2019年全国餐厨垃圾产生量突破1.2亿吨,面对庞大的处理需求,延杭智能提出了智能有机质垃圾处理设备及解决方案。

利用厨余、餐厨等有机质垃圾为原料,采用压榨脱水、油水分离、生化分解等工艺综合处理,将处理所得的油脂和残渣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从而实现有机质垃圾就地减量或者资源化。垃圾变身“有机肥”,用于土壤改良、园林绿化,形成生态环保闭环。

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延杭智能将设备分为一体化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方案,其中智能有机质垃圾一体化处理设备采用一体化、模块化设计,集成了动态计量、自动投料、除油除盐、生化处理等多种功能,是高效的有机垃圾处理集成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学校、社区、食堂、村镇等场景。集中式有机质垃圾处理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处理规模10~100吨/天。预处理部分、生化处理部分和废气处理部分采用分体式设计,已经在杭州、成都、义乌、山西平遥等地广泛投入使用。

智能有机质垃圾处理设备

智能有机质垃圾处理设备

“智能+”作抓手,迎接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