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显成效 克拉玛依的“荒漠精灵”重
发布时间:2019-08-27 16:24来源: 网络整理天山网讯(记者刘一鸣 通讯员闵勇 赵兰生摄影报道)8月21日傍晚时分,又见三两只鹅喉羚在梭梭草中“闲云野鹤”般散步,这让赵兰生感到兴奋。小心翼翼再靠近一些,四目对视,生性胆小的“沙漠精灵”竟没有四散逃开。举起相机,“咔”一声,赵兰生将这画面记录下来。
赵兰生记不清至今多少次拍摄到鹅喉羚出现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周边了,但在他的记忆里,这些年,随着克拉玛依生态文明向好,鹅喉羚出现在城市周边的次数明显增多,仅从7月开始,他就30余次拍摄到鹅喉羚出现的照片。
鹅喉羚不断出现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周边,也凸显了这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近些年来,原先‘背井离乡’的鹅喉羚慢慢回到了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周边,它们不但出现的数量越来越多,活动区域也与市民们的生活区越来越靠近。”8月26日,克拉玛依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主席赵兰生说。
几乎每日观察城区周边鹅喉羚的生存状况,是赵兰生必做的“功课”。
四肢细长、体格优美的鹅喉羚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世代栖息在准噶尔盆地等荒漠地带,而克拉玛依市就坐落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鹅喉羚依靠荒漠上的红柳、梭梭草、骆驼刺和水生存并繁衍后代。”赵兰生介绍,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周围的梭梭草和红柳被当作柴火大面积砍伐,鹅喉羚失去了食物,加上极少数人的偷猎行为,使得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背井离乡。
从那之后的许多年,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周边鲜有鹅喉羚身影。
为此,当地政府在大力种植树木的同时,逐渐恢复中心城区周边的自然植被。同时开展生态恢复与建设课题研究,并开辟了5个试验区。
多年后,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西北及东南区域生态恢复与保护成效显著,梭梭草和红柳长势茂盛,为野生动物栖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