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教师创作连环画: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
发布时间:2019-08-23 03:32来源: 网络整理8月20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官方微信推送连环画《地质初心交给祖国》,在该校师生、地质工作者中引起关注。20幅用钢笔画作,通过山川风景、岩石标本、野外考察、专家学者肖像等等不同的画稿,用文字组成一个完整的地大故事,真实反映地质工作者新中国成立70年来,砥砺奋进的精神面相。
本文图均为 楚天都市报 图
这组连环画的文图作者陈华文老师, 1997年以来在该校求学和工作,至今已经22年。陈华文说:“22年对于地质构造运动而言,几乎是可以忽略的。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已经不短了。”陈华文在学校宣传部门工作,肩负着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同时他在该校艺术与传媒学院承担承担《视觉与叙事》《故事板设计》等本科课程教学。在工作中,他一直思考:能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用画画的形式把地大故事画出来?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把地大故事和人物,陆陆续续画出来。在他看来,地大办学的特色之一,就是把地质教学的课堂搬到野外。为了画出野外地质教学的场景,近年他曾经跟随地质科考师生们,到新疆、甘肃、青海等地采集绘画素材。每完成一些画稿后,他时不时在微信朋友圈晒一下,听取师友们的意见。一位老师见过画作后留言:看了你的画,我很感动。
陈华文说,地大云集一批地学名师,他们坚守地学初心,为祖国地质教育与科研,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他所描绘的对象。如马杏垣、杨起两位院士,早年在西南联大学地质。新中国成立后,把毕生的地质智慧,毫无保留地献给国家和人民。2019年是两位院士的百年诞辰,陈华文一遍遍听他们的故事、一次次看他们的照片,情不自禁画出来。他说:“画人物肖像,造型准确是铁律,神采的表现决定画作的成败,画画时不敢懈怠。”
地大老校长赵鹏大院士,被誉为中国“最潮的老校长”。地大建校到现在,他就一直在学校工作。他是新中国地质教育的亲历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尽管他进入耄耋之年,但是声音洪亮、精神矍铄,一直致力于地质人才培养。陈华文和赵院士有过多次零距离接触,仔细观察他的音容笑貌。画画时,寥寥数笔,陈华文就把赵院士的相貌勾勒出来。殷鸿福院士1952年进入地大求学后,就没有离开这所大学。由于工作原因,陈华文曾经多次采访他。2018年,殷鸿福院士获评“全国最美教师”荣誉。这一次,陈华文不仅写他的人生故事,还为他画像。去年炎热无比的夏天,陈华文为殷老画了两张像,呈现他在野外地质科考的风采。成稿后,陈华文专门请殷老挑选。於崇文院士早年在西南联合大学读地质,他温文尔雅,有着儒者之风,是地质界受人尊敬的长者。对于这些大先生,陈华文内心有着强烈的画画冲动。
李德威教授常年在青藏高原从事地质科考,25年行程8万里。2017年,他助力海南打出第一口干热岩井,为我国新能源勘探开发贡献了力量。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写下“开发固然岩、中国能崛起”的遗言,感动了无数中国人。2018年9月14日,他因病在武汉离逝。他的地质人生,深深触动着陈华文。去年9月,陈华文心情沉重地为李德威教授画像。“当时,我清楚地记得,我拿笔的手是颤抖的。”陈华文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地大人和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为国家地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地大办学历程中,陈华文认为很多故事和人物,值得用心用情描绘。前段时间,他整理一张张画稿时,心生感慨,决定将部分画稿进行组合,并以《地质初心交给祖国》为题,推出连环画。8月18日晚上,根据不同的画稿,陈华文通宵撰写连环画的文字脚本。
如何把大学故事画出来,陈华文一直在探索。课堂上,他一直鼓励学生们:讲身边的故事,画身边的风景。最熟悉的人和事,是艺术创作最可靠的灵感。陈华文不仅这么教导学生,自己也坚守这一理念。在他的指导下,去年张世春同学创作的系列画稿《小锤君的故事》,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连环画《地质初心交给祖国》在网络微信推送后,很多人点赞、转发、留言。 网友“大黄鸭”留言:地大的追梦人,一直在追赶地球科学领域的最前沿。还有网友留言:行文清楚、画面生动、是创作的好蓝本。陈华文说:“把大学文化故事画出来,且推出时代的精品力作,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题为:《连环画《地质初心交给祖国》走红,大学老师画地质故事,引发师生精神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