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五六七八九”:中国民营经济的“
发布时间:2019-08-17 06:02来源: 网络整理(新中国70年)从“零”到“五六七八九”:中国民营经济的“量”与“质”
中新社北京8月16日电题:从“零”到“五六七八九”:中国民营经济的“量”与“质”
作者夏守智
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七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7.4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7.31万亿元,增长11.8%,增速居各类型企业之首。有分析称,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外贸增长生力军。
资料图:工人在车间工作。中新社记者杨可佳摄
事实上,除了外贸领域,民营企业还在经济增长、市场主体数量、税收贡献、城镇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舆论普遍认为,民营经济是如今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之一。
仅在40年之前,民营经济这一经济类型在中国并不存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期,受制于主客观因素,单一公有制经济成为绝对主流,社会发展活力得不到充分释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日益迸发,民营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深化。现在,当人们形容民营经济时,都会用到“五六七八九”,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发展之优、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实现“量”的繁荣之余,民营企业的“质”也日渐迈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多数民营企业走粗放型发展道路,彼时条件有限,能发展就是硬道理;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经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既有外在竞争压力,也有内在发展需求,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从专注智能制造的格力、大疆,到引领数字经济的阿里巴巴、腾讯,再到厚植基础科研的华为、华大,不一而足。
民营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愈发闪光。入选世界500强的民企从2010年的1家,增长到2018年的28家。
中国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中共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予以进一步确定。
去年底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强调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提出中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广阔舞台。
他的这次讲话将中国执政党对民营经济的重视提升至一个空前高度。
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法治建设和营商环境臻于优化。民营企业与中国的发展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民营经济扮演了“晴雨表”的角色。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加之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激增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民企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去年底开始,中国官方加紧营造民企发展新环境,着力畅通融资渠道、打破准入障碍、优化营商环境、保护民企权益。目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加快落实、出台具体政策,为民营企业发展“雪中送炭”。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正在被打破。
从无到有,由小到大,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民营经济走过不平凡历程,未来还将继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