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斌:“高铁生命线”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19-08-15 16:37来源: 网络整理科技日报记者 矫 阳
8月13日,中国高铁生命线的研发又有重大突破,中国铁建康远新材料公司新课题“高铁节能接触网线材”试验品成功下线。“新研发的产品已完成前期试验,导电性能将再提高5%至10%,是世界首次。”在位于江苏泰州的康远公司,45岁的总工程师、课题组组长李学斌博士说。
接触网线材是高铁关键产品,直接影响着高铁的运行与安全,被誉为“高铁安全线”。
作为担纲研发国产高铁接触网线的第一人,早在2009年,李学斌带领团队即成功研发出“超细晶强化型铜镁合金”接触网导线,被誉为是中国高铁电气化技术的重大突破,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而且每吨比外企降低2万元。仅此一项,10年来为高铁建设降低成本近百亿元。
2008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完成博士学业后,李学斌加入了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公司,适逢中国高铁建设正经历大规模引进消化的过程。高速运行的列车受电弓对接触网线提出更高强度、更优导电性能的要求。中国高铁建设初期,受技术限制,大量接触网线都需进口。
也是2008年,为打破困局,国家科技部和原铁道部启动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数百家相关领域最强企业、高校院所和重点实验室共1万多科研人员参与其中,自主研发高铁相关新技术。刚出校门的李学斌很快担纲关键装备技术研究中的“高速铁路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及其部件的研制”子项目。
“好马配好鞍,每件都是高端定制。”为了让新产品顺利问世,李学斌依托康远新材料公司,精心准备每一组配套设备。通过改进合金比例、改良制造设备和创新连续挤压工艺,把高强度、高活跃性的“镁”和高导电性的“铜”结合在一起,在提高强度的同时确保高导电性能。
把实验室当成家,李学斌在厂里一蹲就是大半年。江南的夏季阴雨连绵,高温高湿。李学斌厚厚的眼镜片一次次被热气遮挡,擦一擦,继续干。通过大量的试验、改进,原本“紧绷”的接触线的导电性提高10%左右,抗疲劳性提高近50%,强度也得到大幅提高。
2009年7月,“超细晶强化型铜镁合金”接触网导线通过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钱清泉组建的专家团队评审。同年9月,新产品在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铁试挂,运行状态稳定。
此后10年间,李学斌始终在高铁接触线领域保持着创新热情。2013年诞生了新疆“百里风区”新接触线,在兰新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兰新高铁上得到大规模应用。在250公里时速下,接触线在列车高速通过狂风区时,性能仍能保持稳定;2014年,成功研发满足时速400公里高铁的接触线,抗拉强度再提高8%,导电率再提高13%,成功应用于韩国西部高铁;2015年,技术团队再研发新型接触网线材,在大西高铁试验段成功试挂,强度达到580兆帕,承力索导电率达到80%;2016年,成功研发出新型吊弦线技术,使线材抗疲劳寿命提高3倍……
截至目前,李学斌团队获得80余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2项;参与修订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2项,修订国际通用IEC标准2项。
“由几十项专利组成的专利群,使我们在高铁接触网线材领域始终保持世界领先。”面对“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李学斌把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