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天山中的笑脸
发布时间:2019-08-03 15:59来源: 网络整理央视网消息:(王博雅韩雪邢明)
大山中的幼儿园
戈壁、雪山、蓝天,是对这里最初的印象。两山夹一谷的狭长地形令这个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脉腹地的边境县城“阿合奇”,远远望去与连天的山脉融为一体。
但当走进这里,则另有一番景象。
北京时间十点,阿合奇还微微有些凉意,县第三幼儿园的操场上却热闹非凡,每个班的孩子们穿着不同的服装,跟着老师跳着可爱的舞蹈。红、黄、绿,鲜艳的色泽似乎是这里的特色,在蓝天的映衬下,一切都显得五彩斑斓、生机勃勃。
孩子们的家就在这个山谷之中,这里的住民以柯尔克孜族为主,另有多个民族聚居于此。跳动的托什干河滋养着这片土地,来自雪山的澄澈水流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跑马驭鹰,曾经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方式带给这里的人们面对严酷自然环境的坚韧。同时,世世代代于高山深处的游牧生活也使得信息相对闭塞:还需要上幼儿园?很多人没有这个概念。
但是有人一直将办好学前教育放在心上,现任第三幼儿园园长的古丽孜娜提·吐坎就是其中一员。
从生活老师到园长
“从小我就梦想当一名幼儿园教师。”
2004年,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古丽孜娜提·吐坎进入阿合奇县第一幼儿园工作,因为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起初她被分配到后勤,负责孩子们的生活起居。
但能够进班上课和孩子们在一起才是古丽孜娜提的目标,从那时起她就给自己定了计划,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开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一有时间她就要进班去听老师如何授课,观察老师怎样组织孩子。
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努力,一个学期后,古丽孜娜提得到了进班授课的机会,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从语言关到教学实践,她还存在差距。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2007年古丽孜娜提前往库尔勒市参加了两年培训,这段经历不仅让她的普通话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我的丈夫李文辉就是我的汉语老师。”谈及家庭,古丽孜娜提会略带羞涩,目光中的坚定是她对幸福的认同。这个柯尔克孜、汉族结合的家庭,夫妻二人彼此尊重,工作中相互支持,古丽孜娜提将这份来自家庭的“爱”传递出来。
“一切为了孩子。”一心扑在教育上的古丽孜娜提每天与孩子待在一起,关心他们的一点一滴,慢慢让自己能够胜任老师这个角色。2013年无锡对口援建阿合奇县的第三座幼儿园建成,古丽孜娜提被派担任幼儿园园长一职,380个孩子,26名老师,是当时肩上的责任,她稳稳地接了过来。
从生活老师到“园长妈妈”,从早9点到晚8点,一晃眼,“来第三幼也快六年啦。”
笑脸
身为教育工作者,他们深知,想要改变家乡的面貌就必须要抓教育,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接入学校,确保“全疆基本实现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覆盖,到2020年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学前教育十分重要。
但工作的开展起先没有那样顺利,孩子的家长大多对学前教育不太了解,觉得幼儿园只是一个“吃饭的地方”,对让孩子和其他民族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也有所顾虑,更别说在2015年之前,孩子来园所有的费用都需要自己支付,151元的伙食费,68元的生活费……这让很多以放牧为生的家庭难以承担。
古丽孜娜提带着老师们挨家挨户去做工作,让家长了解学前教育,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给予一定的帮助。
在幼儿园里,为了让各族孩子“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老师们用心设置课程,语言教授融入生活和娱乐,同时还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
起先“家长听不懂,只关心孩子在这边吃得好不好,不关心孩子接受哪些知识,经过我们学校开展各种活动,每个月安排一到两次家长开放日,把家长带进来。”让家长们亲眼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学习生活,当孩子可以充当家中的“小翻译”时,很多家长也理解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