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新疆新闻 >

民族团结 亲如一家——走近2019年“最美支边人物”(下)

发布时间:2019-07-25 10:28来源: 网络整理

在支边的人们心里,边疆已不是一个地理概念,那里有他们的奉献与奋斗,有情同手足的民族同胞,有难忘的点点滴滴……

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崭新面貌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宣部发布了2019年“最美支边人物”候选人先进事迹。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交汇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动人旋律。

以心换心:把边疆百姓当亲人

在南疆于田县工作的天津援疆干部席世明,连续加班后突发出血性脑卒中,经抢救无效于2019年1月病逝,年仅43岁。发病前,席世明还叮嘱同事,等周末去看看“小石榴”。

让席世明牵挂的“小石榴”,是位维吾尔族小姑娘。2017年4月,孕妇马依木尼汗严重贫血却无钱医治,席世明在援疆工作组内发起捐助,帮马依木尼汗渡过难关,并在孩子出生后起名“小石榴”,寓意民族团结如紧抱的石榴籽一般。席世明昏迷期间,马依木尼汗在病房外失声痛哭。席世明的结对“亲戚”图尼萨汗一家手捧葡萄干,希望送进ICU病房……

援疆警察叶雄和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维吾尔族农民斯拉英一家结成“亲戚”。2017年,50岁的斯拉英因失明不能下地干活,家里仅有的积蓄也给了小儿子看病。叶雄把斯拉英一家当家人一般关心帮助。“手握久了,话就多了,心近了,大家也就越来越亲了。”叶雄说。

2013年,陈耀平和妻子从河南漯河来到新疆阿克苏,在拜什吐格曼乡阿热兰干村参与安居房建设。一次,工地搅拌机坏了,维吾尔族同胞吐尔逊·托合提主动帮忙修好,陈耀平很感动。了解到吐尔逊家生活困难,陈耀平决心帮助这家人。

有养獭兔经验的陈耀平决定教吐尔逊养兔。从5只种兔开始,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只,去年吐尔逊家养兔收入达到27万多元,盖起了养兔大棚,住进了新房。吐尔逊激动地说:“他对我们一家的恩情,说也说不完!”

“支教让我们在西藏有了很多‘亲人’。”这是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支教队队员们的感受。

琼结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师资力量薄弱。2014年,湖北襄阳市援藏办与湖北文理学院决定,选拔校内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对口支教琼结县中小学。从最初一年一批,到一年两批,湖北文理学院累计派遣支教队员8批37人次。多名支教队员毕业后返回西藏工作。深深的情谊,像格桑花一般绚丽芬芳。

真情奉献:视支边事业为神圣

今年59岁的郭贵方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高级中学(黄冈中学第五师分校)校长。自2014年8月起,他已在新疆连续工作近5年。早上,他迎着晨曦与学生出早操;夜晚,等学生睡下后再回家。老郭说,要在新疆一直干到退休。

2016年7月,时任中国移动江苏公司连云港分公司纪委书记、副总经理的段玉平奔赴西藏,担任阿里地区行署副秘书长,改则县委常委、副县长。1000多个日夜,段玉平以艰辛努力,让越来越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走进课堂,为改则县带来致富“春风”。

2010年7月,陕西省汉中市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罗蒙作为陕西省第6批援藏干部,来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工作。他心里装着病人,手机24小时开机,不管多累,每天都要亲自查看病人情况,遇到急危重症患者更是随叫随到。

“我的心在阿里,那里需要我。”援藏结束回到陕西,罗蒙时常想起阿里乡亲们期盼的目光。2018年3月,罗蒙又调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工作。

相濡以沫:以同胞需要为使命

两年多前,广东珠海医生管延萍来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丙中洛镇。她走村串户为村民体检、写档案、治病痛。高山峡谷间的46个村组,她已走了4轮。

记者曾跟随管延萍进村。山路几乎挂在云遮雾绕的悬崖峭壁上,沿着骡马踩出来的脚窝窝,手脚并用才能上去。

就这样,管延萍和同事们一道,背着心电图机、就诊包、常用药等物品,半爬半走,送医进山达300多次,诊治病人3000余人次,为村民体检1万余人次,被当地群众誉为最美的“背篓医生”。

2015年10月初,湖南援藏干部伍国强在援藏即将结束时,山南市贡嘎县突然暴发疫情,一头头牛羊染病倒下,老百姓伤心的样子刺痛了他的心。

“我留下,你们先走!”伍国强没有和同伴一起返回湖南,毅然转身投入疫情最严重的村,协助当地控制疫情。

2014年7月,陈贤作为安徽首位援藏女律师,来到西藏昌都市卡若区。面对高寒、缺氧的环境,她没有低头,全心投入工作中。

自2014年以来,陈贤先后奔赴西藏、内蒙古、新疆,为边疆地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有人不明白,一名律师放弃可观收入和安逸生活,非要来大西北援助,图什么?

“每当看到那些无助的当事人在法律帮助下重燃希望,我就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值得。”陈贤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