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34年如一日,世界面
发布时间:2019-07-20 15:15来源: 网络整理中新网轮台7月18日电(孔庆玲)“去年一年,我光往胡杨林区就跑了262天。遇上给胡杨打药(防虫害),更是十几天顾不上回家。”在外人面前有些不善言辞的护林员王香保,一谈起和胡杨“朝夕相处”的日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58岁的王香保,是轮台县林业和草原局的一名护林工作人员。他要守护的塔里木胡杨林景区,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南沙漠公路70公里处,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
王香保站在"胡杨王"树下。孔庆玲 摄
作为胡杨林管护站的第一批护林员,王香保从一个人巡林16年,到带领一群人护林18年,34年的春去冬来,栉风沐雨,一步步辛勤守护,换来胡杨林绿树成荫。
如今的他,走成了胡杨林的“活地图”;而胡杨林,则在他心中深深扎根,如“亲人”一般。
1人,16年,30万亩林
“天下有胡杨,轮台是故乡。”如今的轮台胡杨林景区,是新疆观赏胡杨林的最佳地点之一,观赏区内有42.3万亩的天然胡杨林,游客一年四季都可欣赏到,胡杨林千姿百态的壮丽景色。
然而,1984年之前的胡杨林,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多年的林场砍伐,对胡杨等树木的生长破坏很大,树木长势欠佳。为保护胡杨林生态,1984年,轮台县将林场转成了林区管护站。王香保成为最早的一批护林员。
王香保在查看胡杨树的叶子有没有被虫子咬。刘轩廷 摄
那时候,全县总共才30多名护林员,王香保所在的林区管护站点只有他一个人。“我一个人负责巡护的总面积就有30万亩。开始的几年骑毛驴,后面就骑自行车了。”
谈到骑毛驴和骑自行车的区别时,王香保说,“骑毛驴转一圈要五六个小时,而自行车只要两三个小时”,“骑毛驴还得给毛驴喂水和喂食,毛驴走不动的时候,我就得步行巡林。”
冬天,是管护站日子最难熬的时候。“骑自行车太冷了,手冷脚也冷,只好推着车子走路。”王香保幽默的表示,他这份工作最费的就是鞋。要么走路多磨坏了,要么骑车时被树枝刮坏了,反正“一个月起码三双军用球鞋”。
外出巡林时,王香保每天都要留意有无牧民砍伐树木,树有没有被羊啃,有没有病虫害,还要注意防火。“遇到有人砍树,会和他们交代一下,不要砍了。”王香保说,他还会和砍树的人讲讲道理,告诉他们“一棵胡杨要多少年才能长成大树”。
常在林中走,哪能没点“险”。王香保记得有一年,有人骑毛驴来告诉他,发现塔里木河有“炸鱼”的破坏行为,他骑上自行车就往那儿赶,结果中途遇上一群野猪,大概三四十只,“我听人说,遇到野猪往后退的话,它会撵你的。只能往前走。”王香保说,他骑上自行车径直往前走了200米,野猪真的没有追上来,而这时的他,双腿早已发软,把自行车一撂,整个人瘫倒了。
偌大的胡杨林区,一个人的管护站,十几年如一日的巡护生活,最难忍受的是什么?王香保说,是工作之余的孤独。
他的管护站有十七八平方大,里面只有一张床、一个案板、一个木箱子,因为没有桌子,蜡烛只能搁在床头,冬天会支个炉子。这里既是工作站,又是宿舍。
刚来的那几年,有几次县上来人检查工作,顺便给他送点补给物资,他说,“人家来的时候我很高兴,人一走,又觉得很难过”,还掉过好几次眼泪。
夏日胡杨林景区里的胡杨树。孔庆玲 摄
还有一年发大水,他的平房被淹,没法住了。王香保就把锅碗瓢盆全部都拿到房顶上去,在护林站的房顶上待了一个星期。
冬天的胡杨林静悄悄,只有附近的牧民可以做伴。“每天巡护回来房子也是凉凉的”,王香保索性骑个毛驴到处转转,每到一个牧民家里住一个晚上,就这样一个星期转上一大圈。
夜里,他喜欢和牧民围着煤油灯聊聊家常、打打牌,也不忘宣传下护林防火知识。“第二天起来,脸和鼻孔都是黑黑的。”
岁月变迁,守护不变,胡杨林的“活地图”
一转眼,16年过去了。在年复一年的巡护中,王香保从20多岁的护林小伙变成了年届不惑的巡林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