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新疆新闻 >

新疆是个好地方|阿克苏的世界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19-07-20 07:08来源: 网络整理

  南方网讯(记者/念青 通讯员/田鸿)阿克苏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处南疆中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是西域古龟兹国、姑墨国所在地,世界四大文明在此交汇,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共同孕育出独具特色的龟兹文化。

  日前,记者随“新疆是个好地方”新华网+19个援疆省市全媒体采访团来到新疆阿克苏,探访了库车县的苏巴什佛寺遗址和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它们和库车县的克孜尔尕哈峰燧,以及同在新疆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一起,作为“丝绸之路(天山廊道)”申报项目中的组成部分,在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西域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建筑群遗址——苏巴什佛寺遗址

  位于库车县城西北20公里的苏巴什佛寺遗址,分东、西两个区域,分布在铜厂河东西两岸的冲积台地上,始建于魏晋时期,鼎盛于隋唐时期,是当时龟兹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据说唐玄奘西行取经经过时,在这里停留了两个月为信徒讲经。现在我们还可以在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等著作中找到有关该寺的记载。到晚唐以后,一度高僧云集、信众齐聚的苏巴什佛寺开始渐趋衰落,终被废弃。

新疆是个好地方|阿克苏的世界文化遗产

苏巴什佛寺遗址

新疆是个好地方|阿克苏的世界文化遗产

苏巴什佛寺遗址之西寺大殿

  苏巴什佛寺遗址是南疆地区重要的文化遗存,同时也是西域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筑群遗址。遗址内有佛塔、佛像、庙宇、禅窟、佛殿、僧房等建筑,由土坯垒砌而成。游走在历经千年风雨侵蚀的断壁残垣间,依稀仍能想见前代高僧在暮鼓晨钟中开坛讲经的盛况。

  作为古丝稠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地,遗址先后发现了汉唐时期的钱币、波斯银币、绘画舍利盒、彩陶器、壁画、佛像,以及书写着古民族文字的木简、残纸等珍贵文物,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古龟兹地区长期作为西域佛教传播中心的历史,同时也见证了当地发生的文化与商贸交流,是研究龟兹地区佛教文化以及当时的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

  千年佛国殿堂——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位于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的明屋达格山的悬崖上,又称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石窟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是中国最美的石窟之一,也是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佛教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分五层修建,延绵约3公里,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现存有正式编号的石窟有236个,按地形位置分为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其中洞窟形制较为完整、壁画保存较好的大约有80个。

新疆是个好地方|阿克苏的世界文化遗产

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早期的洞窟以融合了印度、希腊艺术的犍陀罗风格为主,其后人物形象更趋本土化,采用菱形格绘画形式,在每一格中表现佛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这是克孜尔石窟的突出成就和一大创举。

新疆是个好地方|阿克苏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8号洞窟上的飞天形象

新疆是个好地方|阿克苏的世界文化遗产

窟顶上精美的壁画

  出于文物保护的考虑,参观克孜尔石窟的游客可以用手机拍摄,但不能使用闪光灯,也不能携带单反相机等摄影摄像设备进入景区。游客必须在导游的指引下,有序参观游览。目前,克孜尔石窟开放供游客参观的洞窟并不多,其中又以第8号和第17号石窟的壁画保存得最为完整。第8号洞窟德语名称叫“十六佩剑者窟”,窟顶绘以精美的菱格故事画,每个菱格描绘了一个佛经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在主室入口上方的“说法图”中所表现的飞天形象,雍容华贵,凸显了本土艺术特色。左右甬道两侧的残壁上,原本绘制的是十六位精美的佩剑武士供养人,画作在20世纪初被德国人剥走,现存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第17号洞窟绘有佛祖转世、弥勒兜率天说法等本生故事。虽历经千年,壁画多有残损,然造型布局、绘制技法,以及于今仍在的艳丽色彩,无不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