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百名学者公开信主笔之一史文:联署“中国非
发布时间:2019-07-10 23:04来源: 网络整理7月9日,史文在世界和平论坛上举行新闻发布会。白云怡 摄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7月3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发一封致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的公开信,题为《与中国为敌事与愿违》。公开信由5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撰写,并得到95位美国专家、学者及前官员联署。细看名单,会发现美国几乎所有研究亚洲及中国的顶级专家都被囊括其中,可以说他们发出了反对和反思现政府对华政策的最强音。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文(Michael D. Swaine)是这百名学者之一,同时也是领衔撰写公开信的5人之一,8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八届世界和平论坛上,史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和其他人早就想发表一份这样的声明,目前联署者人数仍在增加。
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层面尚未给出任何反馈
环球时报:您是公开信《与中国为敌事与愿违》的联署者之一。是什么让您决定参与这封信的?
史文:我不仅是联署者,也是这封信的作者之一。起草这封公开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汇聚大量来自各个领域的重要、有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人(不仅仅是中国问题专家),对当前(美国)与中国的敌对关系趋势——这种观点看上去现在似乎在华盛顿占主导地位——提出一种善意的批评。
我们想通过这封信表达的最主要的观点是,尽管美国和中国有一些严重分歧,并对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做法有很多担忧,但无论是在美国的政策圈,还是其他相关圈子,都不存在这样一种支持极端对华政策、支持给中国贴上重大安全威胁标签的“零和政策”的普遍共识。这封信的联署人数已经非常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一点,从民意调查来看,美国公众看起来也不支持这种观点。
至于这封信发表的时机,则没有太多特别考虑。我和其他人早就想发表一份这样的声明,因为随着美中关系稳步下滑,我们觉得这件事应该做得越早越好,但后来收集签名花了很长时间。
环球时报:是谁首先提出写这封公开信的?后来是如何变成今天这样大规模的集体行动的?
史文:这封信是许多人集体合作的结果。最初,我们有一个大约20名学者、分析人士、前官员和前军界人士组成的“小组”,我们共同发起和起草了这封公开信。
我们向每个潜在的签名者都单独发送了邀请。现在,我们已经获得150个签名,目前还在通过在线形式获得更多的签名。此外,还有许多人士想签名,但他们所在的机构有相关限制,或是他们不想卷入政治纷争,所以,没能参与联署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支持这封信。
环球时报:您期待这封信对特朗普政府产生什么影响?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和国会对这封信有什么反应?
史文:很难预测它会对特朗普政府产生什么影响。迄今为止,无论是国会、白宫还是其他任何官方机构,美国政府层面都没有给予具体反馈。我们知道他们现在的想法是什么,我猜测他们不会对此做出太多公开反应。
但鉴于有这么多极受尊敬的人士参加联署,我非常希望这封信能让对华极端政策的支持者重新考虑他们的立场。而且这封信的对象不仅仅是白宫,也希望让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海外人士相信,美国政策界并没有团结在现政府极端敌视中国政策的背后。
有些人可能会批评说,这封信在主张美国重拾过去的对华政策,这是错误的,因为现政府的极端政策和美国过去的对华政策并不是“唯二”的选项。我们支持继续与中国进行深入接触,但并不想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期待找到一种负责任的“中间立场”,这种立场将基于事实,而非夸大其词。我想这是联署者们所希望的。
美中须既承认“竞争”,又不做“对手和敌人”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待中美达成贸易协议的前景?
史文:我认为两国将达成某种协议,但我怀疑它是否能让美中双方都完全满意。我想,在这个问题上两国都可以做出一些妥协。现在美中双方都有不少人,尤其是美国这边,在寻求一场“全面的胜利”,他们希望赢得一切,但这不会成功。我也希望加征的关税能在一段时间后停止。具体结果如何,我们需要拭目以待。
环球时报:在中美走向“停火”的道路上,您认为最大的不确定性或挑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