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新疆新闻 >

走访新疆各地:“稳定红利”持续释放,民众生

发布时间:2019-07-06 21:05来源: 网络整理

  【环球时报赴新疆特派记者 范凌志 刘欣】乌鲁木齐的上班族脚步匆匆赶公交,喀什老城区景点外的游客翘首期待开城仪式,和田的驻村干部早已确定好扶贫走访日程……《环球时报》记者近日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了在反恐怖主义和去极端化斗争中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的新疆的新气象。

  4日,记者来到乌鲁木齐天山区著名的商业中心——新疆国际大巴扎,这座乌鲁木齐地标景点的二期工程即将完工,美食小吃街已初具规模,各种新疆特色美食引得国内外游客食指大动。大巴扎东西两侧是解放南路与和平南路,作为商业区的主街道,两条道路旁商铺林立,行人如织。每天下午6时过后,大巴扎广场上就会响起音乐,穿着艳丽的大妈和戴着民族帽的大爷带头开始跳舞,并热情地邀请围观的游客加入。此外,很多乌鲁木齐市民还会前往人民广场跳舞。广场正中央耸立着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纪念碑,记者看到,一名五六岁的小朋友,在爷爷的教导下,一字字念着碑文:“人民解放军锦江部队全体官兵为解放新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所创建的丰功伟绩光照千秋,新疆各族人民永志不忘。”

  隔着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生活在距乌鲁木齐1500公里的南疆和田地区民众则在努力改变长久以来被大沙漠支配的命运。一位安徽援疆干部曾发文总结,人均占有耕地少、荒漠多、生产性基础设施落后, 且常年遭受干旱、盐碱、浮尘侵袭是当地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均耕地少的问题在和田市肖尔巴格乡阿依丁库勒村尤为突出,驻村第一书记杨金平为此大伤脑筋:“咱们村共有502户2076人,耕地只有710亩,人均只有0.35亩。我总结了村里6种致贫原因,缺土地大概占50%,还有劳动力、缺技术等。”“首先要干什么,就是搞产业。”经过考察和再三斟酌,该村去年把用73万元扶贫资金建成的扶贫车间改造成饮料瓶厂,“现在有14个贫困户的村民在厂里干活,一个月最少能拿1500元,多的能拿3700元。”  

  4年前,《环球时报》记者也曾在和田采访,与那时相比,现今和田市几乎每个村子都实现了路面硬化,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已是标配。而驻村工作队在为帮助村民增加收入的工作上“见缝插针”,则是记者在走访中最大的感受。杨金平所在的阿依丁库勒村配备了120个垃圾桶,专门设立了10个公益岗位,早晚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既让村民有钱挣,还美化环境。杨金平说,如今村里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10070元,而10年前,这个数字是约4000元。

  扶贫工作不仅体现在“增收”,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保障和补贴也给因病致贫或没有工作能力的贫困人口吃下定心丸。阿依丁库勒村的吾尔尼沙汗·塔力甫拿出自治区政府给贫困户发放的“居民健康小药箱”告诉记者,79岁的她患有心脏疾病,除了可以报销95%的医疗费用,政府还会给贫困居民每年补贴2000元药费。村医务室会定期来给老人复诊,如果药品需要调整或过期,医务人员免费进行更换。谈起这些,吾尔尼沙汗禁不住流下眼泪。81岁的凯麦尔·伊敏老人也主动对记者说:“除了党和政府,我没有任何亲人。”

  扶贫工作的扎实开展,让南疆民众的状态产生怎样的转变?卡德尔丹说,以前因为穷,老百姓容易被宗教极端思想侵蚀,有了纠纷经常找“野阿訇”解决,没有法制观念,“按照上级要求,对老乡反映的问题,我们有个‘一三五’的解决问题标准,‘一’就是村委会能解决的一天之内解决,‘三’是能在乡一级解决的要在三天内答复,‘五’是如果乡里解决不了,县级层面要在五天内解决!现在,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老乡们腰包鼓起来了,所以老乡最信任政府,有了纠纷先想法律途径。”

  安定团结的大局给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到访喀什的游客达123.9万人次,同比增长30.8%。

  “新疆真的很迷人、很安全。”日本游客今野博司刚刚来喀什两天,就被这里独特的建筑风格迷住了,他对记者说:“我在日本总是听媒体说新疆的不好,看来那不可信。真实情况怎样,只有来到这里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