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榜样力量·一线故事】“合作社是我们
发布时间:2019-06-12 11:01来源: 网络整理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小满过后,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仙米乡梅花村的贫困户王德福夫妇俩,准备好口粮赶着合作社的牛进了山。夫妻俩从去年开始,一直在东川镇寺尔沟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打工。“不满一年,合作社给我们两个发了七万多元的工资,拿着钱赶紧回老家盖了几间新房。”有了自己的小家,王德福心里乐开了花。
东川镇地处脑山区,是全省104个藏区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贫困人口集中、基础设施薄弱、收入结构单一。如何破除眼前的这些困难,奔赴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这里的人有着自己的探寻。其中,加入到合作社,是不少群众的选择,有了合作社的助力,脱贫步伐快了不少。
王德福夫妇所在的寺尔沟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当时合作社的老板杨月也只是自己找了块村里的闲地,修建畜棚来养牛,没想到这几年通过繁育西蒙塔尔牛和牦牛,合作社发展的还不错。
对杨月来说,合作社有了贫困户的参与,对他来说是个大好事。2016年,100万元的州级扶贫资金投入到合作社,以10%的比例,每年给东川镇巴哈村10万元的分红资金,这笔钱除了给村里28户贫困户分红,还留有一部分用来发展村集体经济。
有了这笔资金的投入,杨月扩大了合作社规模,现在已经建有8个畜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也在进一步完善。养殖牛的数量增加,合作社的收入也翻了一番。合作社扩大规模后,杨月找了寺尔沟村的贫困户顾得彪夫妻俩来帮忙,每月两个人有6600元的工资。
每年到了六月,杨月会把合作社的牛赶到山里,让牛吃山里的天然牧草直至九月。这几个月,顾得彪夫妇不用跟着上山,夫妻俩将孩子交给母亲照顾,去新疆打工。老话说“勤劳能致富”,2017年顾得彪夫妇推翻了三间旧房,盖上了漂亮的大瓦房,去年两口子买了辆车,一家人的日子有了新的指望。
在杨月的合作社,牦牛已经全部进山了,畜棚里现在就剩了数量不多的西蒙塔尔牛。“这些牛繁育的牛犊,养殖7至8个月,就能出栏了。”杨月指着棚里母牛说,通过在山里一段时间的放养,牛的体质比一直养在畜棚里的要好得多,王德福有放牧的经验,杨月将牛交给他非常放心。
说起王德福,杨月非常了解,他们兄弟有七个,家里给哥几个娶媳妇,花了不少钱,经济十分困难,轮到他没钱说亲,一直拖了下来。前年王德福脱单后,经人介绍来到了杨月的合作社打工,合作社管吃管住,夫妻俩对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
据了解,近几年,东川镇积极培育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以牛羊养殖、设施农业、中藏药材种植三大产业发展为基本板块,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合作社助力脱贫攻坚,以务工、分红、引领带动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专业合作社带动的贫困户达到了118户665人。
在东川镇党委书记王万平看来,合作社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了双重体现。
贫困户怎么发展产业?合作社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对于合作社来说,扶贫资金的投入,使得合作社发展更加规范化,也承担起了更多的脱贫责任,通过用人用工、分红等方式,不断促进贫困户增收,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