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全民炒房时代 居民财富增配金融资产将是大
发布时间:2019-08-22 00:22来源: 网络整理原标题:居民财富配置:告别炒房时代,增配金融资产是大趋势
我国居民财富配置的现状
过去几年,我国居民财富保持较快增长。我们估算,截至2018年末我国居民的总资产规模达465万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增长12.8%。2008年以前,我国居民资产增速中枢曾高达20%左右,而2010年以后,居民财富的增速也回落到12%左右,过去三年(2016~2018年)居民财富规模的复合增速为12.5%。
从结构看,我国居民财富的大部分配置在实物资产(房地产)。居民财富主要有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两种形式,对应到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居民持有的现金、存款、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准备金、银行理财、信托等;而非金融资产(即实物资产)主要为房地产(说明:理论上,居民的实物资产也包括居民拥有的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及奢侈品等,但其体量远不及居民拥有的房地产,因而在估算中我们将房地产近似看作居民全部的实物资产)。我们估算,截至2018年末,我国居民财富中的房地产规模约为325.6万亿元人民币,占居民总资产的70%,而金融资产规模约139.5万亿元人民币,占比30%。
在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中,存款比重最高,构成金融资产的半壁江山。我们测算,截至2018年末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中,存款规模约为72.4万亿元,占居民金融资产的52%、占居民总资产的15.6%;紧随存款之后的两类金融资产是保险和银行代客理财,规模分别约为19.3万亿元和18.2万亿元,分别占金融资产的14%与13%,分别占居民总资产的4.1%和3.9%。
而其他类型的金融资产规模和占比偏低。我们测算,2018年末我国居民持有股票资产规模约8.8万亿元,占金融资产的6.3%、仅占居民总资产的1.9%;持有证券投资基金7.3万亿元,占金融资产的5.2%、居民总资产的1.6%;持有信托计划权益规模6.5万亿元,占金融资产的4.6%、居民总资产的1.4%;持有债券0.8万亿元,占金融资产的0.6%、居民总资产的0.2%。
我国居民财富配置的演变
1. 地产比重趋降,近年有所反复。
从存量的角度看,我国居民资产中的房地产占比一直高于金融资产,两者差距呈收窄趋势,2015年后有所反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居民资产配置意识的提升,我国居民总资产中的金融资产占比整体趋升,从1993年的19%提高到2014年的32%,而同期房地产占比则从81%降至68%。但2015年之后,由于地产刺激政策和房价上涨预期较强、而同期股指高位回落,居民配置地产的比重有所回升,2015年以来,房地产在居民资产中的占比回升2个百分点,金融资产占比略有下降。
2010年以来,居民金融资产与房地产增速此消彼长。2006年以前我国处在高速增长阶段,居民财富也快速增加,金融类和实物类资产增速都处在上升周期。2006~2010年,经济过热、股市牛市、金融危机等事件对居民财富带来显著影响,金融资产和房地产增速同涨同跌。而2010年以后,随着经济和居民资产增速同步放缓,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规模增速更多地呈现此消彼长的特征。一方面,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中最主要的构成仍是存款,购房消耗居民储蓄;另一方面,部分年份房价上涨预期强于股市,购房的大额资金需求也挤出了居民对证券、基金等金融资产的配置。
2. 股市楼市起落,收益影响配置。
而从增量的角度看,也并非每一年的居民新增资产都是房地产占大多数。2010年、2012年、2014年、2017年,新增金融资产的占比都超过35%、房地产比重低于65%,而2014年新增金融资产占居民新增总资产的比重达55%,首次超过了房地产的占比。
2014年我国居民的新增财富减少了向地产的流入、增加了对金融市场的配置。拿2013年居民新增资产的结构和2014年相比,房地产的比重下降了约22个百分点,而减少的这部分比例基本都流向了金融市场相关的领域,其中,2014年的居民新增财富中,股票的比重提高了10个百分点、理财提高了6个百分点、基金提高了4个百分点。
居民对金融资产的配置受到金融市场表现的影响。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中,虽然存款比重最大,但规模相对稳定,而股票、基金、理财等由于与金融市场相关,收益的波动更大、规模变化也比较大,其实是影响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比重的关键。在居民对金融资产配置比例较高的年份,往往股市都有至少长达半年的上涨过程。尤其是2014年股市经历大牛市,上证综指涨幅超过50%,一方面使得居民持有股票的财富市值明显提升,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居民将更多资金配置到金融市场相关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