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带量采购箭在弦上 “4+7”即将全国联动
发布时间:2019-07-17 15:20来源: 网络整理自2018年6月首次提出,到2019年4月全面铺开,11座试点城市一致性评价药品联合采购揭开了国家采购的序幕。
目前第二轮带量采购已进入筹备期,近日,网上流传出国家医保局关于药品4+7集采扩面企业座谈会纪要,在新一轮带量采购中,所有企业以4+7中标价作为天花板报价,多家中标,平分市场。其中,四个不变,即:带量采购、过评品种、效果协同、操作机制。实现两个改变,即:适度竞争、多家中标,一并强调“契约精神”及“违约责任”。
7月16日,某医药上市公司销售部经理谢青(化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药企现在应该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将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拿到参与带量采购的‘通行证’。但目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已经超过300多个,加上推行区域扩大,第一批通过的25个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在第二轮集采的执行过程中,药品范围的扩充也是药企所期待的。”
多家中标
据流传文件信息,第二轮带量采购的时间表为今年10月前出文件,年底招标,明年开始执行。
“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彻底执行,目前取得的成效十分明显。例如,中选药品的价格降幅显著,仿制药替代原研药进入市场的步伐加快等。”谢青表示:“目前第二轮带量采购的启动条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纪要中提到的时间节点是否准确,我个人认为,关键还要看今年8月能否等到相关政策出台。”
此次药品范围仍为第一批中选的25个通用名,但地区包括除4+7城市以及福建河北两省外的全国所有省份及地区,企业范围包括所有此轮开标前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的原研及仿制药生产企业。约定用量包括全部地区公立医院、定点民营医院、军队医院上报用量按一定比例作为约定量。若一家中标给予50%量,两家中标给60%量,三家中标给70%量。
谢青指出:“实行多家中标,分出质量层次、平分市场,比前一轮带量采购实行的一家中标,更符合市场竞争需求。这样既可以避免一家独大,产生垄断;也可以规避单一货源产生的风险,使得供货链更加可靠。”
在第二轮带量采购中,市场将被切割分配。第一批4+7带量采购试点的中标企业中,华海、安必生、豪森、扬子江、阿斯利康等7家,以及落标的瀚晖、齐鲁、默沙东、赛诺菲、山德士、海思科等13家企业,都将成为首批下场竞争的主力。但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持续推进,实际上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参与到竞争中。
值得注意的是,4+7带量采购试点落地之后,很多知名药企如诺华、正大天晴、齐鲁制药等,都已经积极降价布局非试点地区市场,价格甚至突破了中选价。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或许也是此次扩大实施区域中,再次引入竞争降价的原因。
持续控费
从第一批“4+7”带量采购议价结果来看,在这11座重点城市所占30%左右全国市场中,药品价格的断崖式下跌:25个中标品种价格平均降幅为52%,最大降幅甚至达96%。
首轮集采的价格降幅空前低,当然,得到的量也有空前的保证。新一轮集采面对一起瓜分的市场,价格还是要向低价看齐。有担忧认为,第二批品种降价幅度是否将更大,市场价格厮杀是否将更为激烈?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未来企业会逐步适应新的政策环境,并寻求新的应对方案,综合考虑量价关系,因此第二批品种的降价幅度或将略温和化。
谢青也表示:“各省联动的机制下,价格战无法避免。对于大企业来说,政策导向将加速行业整合,是利好的。产量的上升也会促进成本的下降,薄利多销。但是带量采购的承诺销量是否能够落地,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如若在‘量’上掉链子,那么药企不但损失利润还会产生成本倒挂,这是不得不担心的问题。”
第一批“4+7”带量采购降价幅度远超预期之后,如何控制生产成本成为考验企业生存能力的关键因素。不论是仿制药还是原研药,不管是源头还是供应链,对于药企来说,只能成本降低、质量提高,才能更好应对价格竞争。
此外,由于国家又限定了辅助用药目录以及各省市出的辅助用药名单,这把一大批安全无效的神药打入深渊。据湖北省某三级医院药剂科主任罗刚(化名)介绍,在政策出台以前,医院也是有自己的用药目录的。“以我们医院为例,我们每个月都会统计辅助用药的前10名,调查清楚以后,部分‘名列前茅’的辅助用药会在全院范围内停用一个月。第二次进入停用名单,停用周期会延长至一个季度。第三次进入的停用名单的话,可能就会永久禁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