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教育 > 考试 >

时政热点: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发布时间:2019-10-13 17:47来源: 网络整理

中国有着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和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壮阔空间,中华民族创造了历经5000多年而绵延不绝的灿烂文明,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重要论断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重构,实现了价值指引与实践指向的有机统一,为美丽中国建设、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生态与文明关系的新诠释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必须妥善处理两个基本关系: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和谐同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高度统一性。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人类是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的。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但是,人类不能盲目地凌驾于自然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恩格斯“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的重要论断。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从九个方面学习马克思,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人类的解放,只有在充分保障自然界完整和繁荣的基础上,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是极其丰厚的。道家认为,作为一个整体,自然界具有其自身的内在本性和内在规律;在自然界有机整体中,每一存在物都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一样,都是道的显现或衍生。儒家认为,人与万物具有共同本源。诸如,王阳明提出:“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植根中华文明肥沃的文化土壤和卓越的生态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充分体现了自然生态之于人类的先在性和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一再重申:“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古人云:“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与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只有解决这一矛盾,才能达到“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的意境。这就是说,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必须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范围和限度内,既要合目的性,又要合规律性,而首先是合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共处、和谐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明原理的深刻揭示。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社会动荡、国家衰败;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不好,也会带来社会崩溃、文明衰退。这都是无法抗拒的规律。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的变化同样会直接影响文明的兴衰沉浮。诸如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水源丰沛、田野肥沃、森林茂盛的地区。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则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我国古代一些地区,诸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等地都曾经水丰草茂,但是,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这一地区的经济衰落、社会退步。以史为鉴,对于大自然,对于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绝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修复、只讲发展不讲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