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急救知识将纳入中小学考试内容
发布时间:2019-07-17 19:30来源: 网络整理近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有关调查显示,近70%的急救事件都发生在家庭之中,人的心脏停跳4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50%,6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0%,10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
如果第一时间进行胸外按压,就会为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赢得宝贵时间,极大地提高救治成功率。如果每个家庭中有1-2个成员学会一些急救技能,关键时刻就能救命。
今年3月25日,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体育馆内一名正在打篮球的男子突然倒地,心脏骤停,恰巧同在馆内打羽毛球的6名协和医院的医生看到这一幕,大家一边拨打120,一边展开了抢救,实施了心肺复苏和仪器除颤。大约半小时后男子恢复自主心律,被送往距离最近的同仁医院。这段刷屏的视频曾经温暖了大江南北。
然而,除了医护人员外,目前我国有良好急救知识储备的人并不多。
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呼吁推进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如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谢资清建议,在全社会特别是大中学生群体中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笔者认为,除了急救知识培训走进学生课堂,也有必要在公职人员、志愿者队伍中普遍开展急救知识培训,进而,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就此而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将急救知识等纳入中小学考试内容,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这一政策如何落地?
其一,急救知识教育需要各地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从财政上支持,从态度上重视,建立一个完整的急救知识教育培训体系,并形成长效制度。
其二,卫健、教育部门应当尽快明确中小学急救知识考试标准,配足师资力量,开足开好急救课程。
其三,学生通过急救知识考试后,还需定期搞“演练”,防止“过关”后,急救知识因长期不用而生疏,导致急救能力“荒废”。
期盼早日把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将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大力提高我国的急救能力培训普及率。这样,我们周围就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急救达人”,在关键时刻拯救自己的亲人和他人生命,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