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95分成班级倒数,班主任提醒家长:一年级
发布时间:2019-07-02 08:24来源: 未知从孩子出生,作为父母就没有一天不焦虑,生怕孩子落后在起跑线上。终于孩子上了小学,面对孩子刚入学时的各种状况,我们做家长的是既高兴又紧张。
自以为孩子成绩不错的妈妈前几天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却被老师叫住单独谈话,原因是孩子这次的期末考试考了95分,在班级里的排名是倒数。
虽然妈妈觉得孩子考出这个成绩是很理想的,但是被老师批评,心里还是很不舒服,难道一二年级的孩子只有考100分才能算是优秀吗?
对此,有着数十年教学经验的一线老师表示,成绩并不代表一切,一二年级是过渡期,也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那么一二年级的孩子最应该注重的是什么,下面给家长朋友们梳理了一下思路,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参考。注意力是否集中
一年级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通常专注的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一般为20分钟。但这个时候,孩子也更容易被窗外的飞鸟、操场上的喧闹所吸引,甚至一块橡皮,一把尺子都能成为分心的对象。家长不必过度焦虑,但也不能有等孩子年龄大一点就好了的心理。
孩子在写作业时,桌面不够整洁,家长看电视、听音乐、与客人谈话的声音太高都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尽量避免这些环境因素干扰,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闲暇时,家长讲完一个情节稍微复杂的故事可以让孩子复述。比如妈妈刚刚给孩子讲了一个好玩的故事,爸爸就可以配合一下,让孩子讲给他听,这样既促进了亲子关系,又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度。
自己收拾书包的习惯
近年来,不断的有学校在强调做家务的重要性,孩子经常动手,不仅使手部活动变得灵巧,而且还能促进大脑中枢神经的发展,使人变得更聪明,动作更协调,动手能力更强。
而自己收拾书包更能锻炼孩子的条理性,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对于以后的学习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复习和预习的习惯
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不足,不需要强制要求孩子去复习和预习,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让孩子能够有这个意识。
比如,语文预习主要是让孩子读一读下一课的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让孩子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来,对自然段做好标注。这样有利于孩子在听课时,能够跟得上老师的思路。
阅读的习惯
有专家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而三年级之后的作文,更是考察孩子的阅读量以及积累量。
阅读不能强迫,要适当引导,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书籍。在阅读之后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说来听听”,这样能增加孩子的沟通和表述能力。
而父母也要做好榜样,如果你动不动就在玩手机,孩子又怎么能听从管教乖乖去看书呢?
现在已经进入暑假时间,正是孩子提升的关键时期,父母们先别急着给孩子报班,养成这些好的习惯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