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下的家装市场:有人转行卖口罩,有人离开北京
发布时间:2020-05-04 13:29来源: 网络整理有活在找人,也有人在找活。
“以前这个时候,大家忙得根本没有时间睡觉,现在是愁得睡不着觉。本来三四月份应该有很多装修项目,但是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已经交了‘白卷’;第二季度市场还是没信心,原本有100万装修预算的客户,现在可能降到30万,或者直接不装了”,从事家装行业十余年的陈老板对如今的行情很无奈。
4月的北京鸟语花香。往年正是家装公司订单大增,施工工地热火朝天的时候。
今年开春,受新冠疫情影响,首都防疫工作不断升级,大部分社区物业不允许外来人员进入。客户消费热情也同时骤减,消费能力降低。原本打算在三、四月装修旺季大展身手的家装市场,在新冠疫情的“突然袭击”下,陷入前所未有的沉寂。
需求端爆冷的同时,营销、施工端的复工工作也困难重重。家装行业高度依赖线下,而后期的施工、安装、交付环节更需要入户到家。在小区戒严的环境下,家装行业的复工遥遥无期。
据尚层装饰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郭淳透露,目前北京有接近一半的家装企业已经复工,但基本停留在线上办公、线上培训、直播获客以及线上设计等方面,“整个行业距离全面复产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其实,早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家装市场就已出现阴跌。陈老板坦言,“无论是消费升级的影响、房产政策的调整或者市场大环境的突变,都给整个家装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上半年忙于工作、疲于奔波的家居建材企业、装饰设计公司的老板们终于有时间去运动、学习、旅游了,但显然大家并不开心,而且越发焦虑。”
进入2020年,“黑天鹅”的到来,让本就处于“寒冬”之中的装修行业雪上加霜,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持续的“复工未复产”状态,也让家装链条中的各方都变得被动。
另谋出路的家装工人
老周在北京干家装二十多年,才过五十岁就已两鬓斑白。长期的体力劳作再加上过重的家庭负担,让他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沧桑。
而疫情的到来,又给这份沧桑加了一点悲凉,“现在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纪大了,大病没有,小病不断;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大的大三,小的高二,花销比较大。所有计划都被今年这个‘病’打乱了,过了年一直在家等消息,眼见过了清明,过谷雨,到现在,还没等到。问了几个以前的工长,都说手里没活。怎么办呢?”
老周的无助,只是装修从业者们的一个缩影。
由于家装行业生产模式过于粗犷,主要依赖人工,但是,考虑到管理成本,大多数装修企业不会“自养工人”,而是通过与有工人资源的工长签订协议,针对具体项目与工人达成临时性雇佣关系。
大部分家装工人都和老周一样,主要来自农村,跟着工长,哪里有活去哪里。由于没有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无法享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宿舍等福利,生活缺乏最基本的保障。
疫情冲击下,原本流动性极高的农民工,如今却面临“出不来”、“走不通”、“进不去”的困境,返岗复工困难重重。
往年,正月十五以后是装修工人常规的返工期。但今年,根据人社部的数据,截至3月8日,农民工返岗复工比例只有60%。
“北京家装工人主要来自南方。由于首都防疫政策规定,所有返京人员必须隔离14天,这就意味着在这14天里,工人没有任何收入,但在这期间的房租依然照付,生活成本大幅增加。所以,春节后大多数工人不愿再返回北京”,一位从事家装行业30余年的工长吴成华坦言,从未遇到过像今年这样的情形。
“不同于以往的多项目同时推进,目前我手里也只有一个项目。这是去年的订单,本来计划7个月内完工,但是受疫情影响,年后一直拖到3月底才复工,工期大概会推迟两个月,已经与客户签订延期单。”
劳动力返岗时间的错后、劳动力资源的大量减少,直接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甚至有企业以涨工钱外加现金奖励的方式多次动员复工,但仍存在很多人滞留省外,无法及时赶回的情况,造成产能下降。
有活在找人,也有人在找活,“人”与“活”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信息差。
吴成华介绍,“在北京,即使过了14天的隔离期,有没有活仍然是个未知数。很多工人来京后已经另谋出路,改送外卖或者快递了。”
家装工人是家装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整个链条中最脆弱的一环。疫情高峰逐渐走远了,但大部分工人仍然没有开始应有的工作。
家装公司自救众生相
家装市场容量大,相关公司多而散,行业整体处于“大市场,小企业”的离散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