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引领教育伦理的人文范式
发布时间:2019-09-26 09:30来源: 未知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伦理学?建构当代中国教育伦理学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如何体现“为时代明德”“用明德引领”的时代精神诉求和价值理念关切?近读人民教育出版社今年出版的《教育伦理学》一书,有一个深切体认:当问题在一种根本性深度和广度上,被持续问及且得到实质性响应时,教育伦理学必然从狭义师德范式进入广阔的人文范式论域。该书在关涉学科体系、知识范式、问题域和概念方式上,贯彻了开放性探索框架,是对明德引领教育伦理人文范式的一种创造性探索。
从体例和组织形式上看,该书距1988年版的同名著作已然经过了31年的沉淀和积累。它是对旧著的“合理继承、学理发展和历史超越”。其文献史意义在于,通过30多年探索,一门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的学科体系呼之欲出,换言之,它获得了一种开放性概念框架之奠基。人们在字里行间中可以清晰辨认:教育伦理作为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价值基础,在学科性质、基础理论、研究层次和知识类型上,首次系统突破了作为职业伦理学的师德范式和学校伦理的局限。教育伦理的基本理论被表述为:明德引领下对教育之善的追寻,其首要原则是立德树人,精神实质是对整个人类教育实践之善的人文反思和道德合理性探究。这种学科定位和学科体系的新诠释,旨在通过一种开放性论域的拓展,使其学科视野更开阔、知识领域更丰富、思想张力更强劲,以便为一种更宽广的人文范式的教育伦理学探索进行奠基。
教育伦理学既关涉约翰·杜威 “学校伦理问题”“教育方法的伦理”“课程和学习科目的伦理”等具体的教育科学知识范式,又关涉儒家所说“明人伦”“明明德”的实践人文知识范式。前者偏重具体规范性知识,后者强调一种人文引领性知识。该书旨在贯通两种知识范式,呈现出一种开放性视界融合,有助于从跨学科视野将教育科学与道德科学连通。一方面,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与明明德的教育价值论和教育实践论,强调在明德引领的教育伦理学的认知旨趣中,拓展已有的知识边界和认知范围。另一方面,教育实践中具体伦理问题的讨论,例如师生关系伦理、教师共同体伦理、教学伦理、研究伦理等,由于贯穿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和明德引领的人文价值指引,而呈现出无限高远的认知空间和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