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教育 > 互动 >

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纪念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郑

发布时间:2019-04-26 08:44来源: 未知

  郑氏宗祠座落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古徽州府)郑村镇。,始建于明成化(1466年)年间。是为纪念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郑玉(人称“师山先生”)而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宗祠占地1856平方米,规模宏大,空间层次丰富,为典型的徽州廊院式祠堂。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氏宗祠从前往后,由门坊、门厅、享堂、寝堂四部分组成。首先见到的是高大的门坊耸立在仪门之前方,门坊三间四柱五楼,宽约9.86米,高12.5米,是明代万历43年(公元1615年)祠堂大修时加造。梁、柱和枋额遍饰锦纹雕刻,典雅工丽。牌坊正面上方原刻有''奕世忠贞''4个大字,背面是郑氏宗祠4个大字,刻字苍劲。此坊无圣旨牌,传为郑氏民间私制,故称门坊。牌坊高大雄伟,雕刻精美。''文化大革命''时,石坊上面的字及部分纹饰被当作''四旧''而凿掉。门坊两边连建有围墙,石坊一层有木栅栏门,从而形成了该祠的大门。

穿过门坊是一个院落,经过院落,迎面的是仪门,有一对抱鼓石竖立仪门两旁,似在抱鼓迎客。中为木阶级和大门,上有门神画相。仪门上方正中挂有''郑氏宗祠''牌匾,标志着祠的正式名称。仪门之中间门一般不开用的,平时人们进出走边门,逢节日或大事才开中门。仪门正背两面,与院落构成门厅,门厅面宽,正中屋脊升起,以示尊崇。《重修郑氏宗祠碑记》,在仪门的西墙上。该《碑记》之西,还有一块碑记,据说是旧时修建祠时,人们捐款名单,由于''文革''时字被凿去,大多看不清,仅''嘉庆''两字模糊可见。

过仪门,见其背面建筑也很讲究。甬道两边是廊庑,两廊庑之中就是一个大院落,比门坊至仪门的院落大得多。过院落就是享堂。享堂构建宏敞,梁木用材硕大,丁头拱眼内及驼峰、雀替、平盘斗等处雕有精美的云纹、花草纹饰,具有明代建筑风格。享堂是族内议大事、办庆典或族人聚会之地。享堂照壁后建筑也很讲究。要特别提出的是,该祠以颂扬元代至正间文人高士郑玉和郑氏宗法建设的。郑玉,一生芳洁自守,隐居乡里,创办书院,传经讲学,人称''师山先生''。因此该祠又称''师山先生祠''。郑氏后世人崇仰他,以''济美''名其堂,表示要继承先祖业绩,后世承前世之美。''济美堂''匾,高挂于享堂照壁上方之正中。

过享堂是天井和寝堂,是祠的最后进。寝堂地面高于前面天井136厘米。有三处石级通往寝堂,每处7级,中间的宽326厘米,两边的各宽236厘米。寝堂是祠堂中最高之地,是摆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正面靠墙须弥座上有木阶梯,是旧时按世序安放灵牌位的。牌位不是任意拿来放上去的,要举行隆重的''进主''仪式,送进一定位置的。灵牌是双层的,正面写有神灵(灵主)的世序、姓名及子孙落款。从祠堂三大作用(安放祖宗牌位和族人祭祀,庆典,议族内大事或族人聚会),寝堂是祠中最重要之地。寝堂地面比前边享堂高,是为了显示寝堂之庄严与神圣。

寝堂及天井并天井两边廊庑,有石柱6根,木柱32根;享堂及院落有石柱4根,木柱26根;院落及廊庑有石柱10根,木柱10根;门厅有石柱12根,木柱14根。石柱是方的,木柱是圆的,共有方石柱32根,圆木柱82根,总共114根。从仪门至寝堂,全祠雨天可不走雨路而相通。除大门外,原来还有边门与邻近祠宇相通,今因邻祠不存,边门也已封砌。

歙县郑村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非常丰富,背靠国家级旅游景点-棠樾牌坊群,是著名的文化旅游之乡。郑村,依山傍水,钟灵毓秀,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一生廉洁、刚正不阿、桃李满园的名贤郑师山(郑玉),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国画大师黄宾虹,有布衣画家汪采白,有新安医学、杏林一葩的''喉科西园''神医郑梅涧;境内又有古民居、古牌坊、古祠堂,有明代最早的牌坊--贞白里牌坊,有建于明未清初的江南名宅和义堂,其中郑氏宗祠在香港友人安思远先生援助下,得以全面修缮,使之重放异彩。国家又投资300万元建成了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区,投资2亿元开发建设全国最大的盆景博览园--鲍家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