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旅游 > 国内游 >

中国曲艺之乡,名伶辈出的顺德

发布时间:2021-08-31 10:12来源: 未知
    顺德位于珠三角广府文化腹地,自古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文教鼎盛。顺德是粤曲、粤剧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曲艺之乡”。顺德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天下闻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并有“中国厨师之乡”美誉。
 
    明末清初,依托繁盛的宗族活动、神诞、赛会、顺德粤剧日益兴盛,“至闰月神诞,与夫新庙落成,往往赛会,庙所近街巷,召梨园奏乐娱神,灯烛辉煌,鱼龙曼衍。”清末民国,顺德机器缫丝业发达之时,活动更趋繁华。
 
    顺德粤剧具有很浓郁的民俗背景,也吸收了八音锣鼓、木鱼歌、龙舟说唱、南音等民间说唱技巧。
 
    1978年顺德粤剧二团上演《白蛇传》获得成功
 
    2007年顺德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2011年5月9日,粤剧被列入顺德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照跑,舞照跳”苦难中不忘娱乐
 
    人们欢聚一堂,说说笑笑,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看戏无疑是最好的大众娱乐活动。
 
    然而,由于众人汇集,有些风气不大好的地方会出现不法之徒借机以赌为乐,抽吸鸦片的现象。
 
    也因此,民间演戏在民国时期有诸多限制,事前必须呈报核准,还得交纳各种税费。
 
    1947年10月顺德县政府发出布告,声言取缔这种妨害秩序、影响税收、破坏禁政的行为,并规定演出前5天经警察机关报县政府批准,及时缴交娱乐税等税费,查禁烟赌等具体三项办法。
 
    尽管政府严令,民众还是要过戏瘾的。尤其是在秋季,天气转凉,农事将竣,人们通过娱乐活动以慰终岁勤劳,因此,各地纷纷演戏。
 
    《顺德周刊》1948年10月4日报道,众涌、光华、伦教等地都在9月底开演,“其他各乡村秋季娱乐,筹备甚忙。”类似演戏的消息,屡有报道。
 
    不过,不是每个乡村都遵守县政府的禁令的。有的为免交税躲在祠堂内偷着乐,有的不予申报却公然搭起戏棚,有的设置“特种娱乐消遣”,急得县政府“饬令制止”。小湾就出现过乡长带队干涉霞村演戏聚赌行为而被民众拔枪击打的事件。
 
    顺德民众戏瘾之大,还可从《顺德周刊》1949年9月26日的一篇报道可以看到。
 
    当年夏季洪水泛滥,一些堤围崩缺,不少乡民无以为生,即使是勉强度过洪峰而内涝严重的乡村,损失也很大,因而那时救济的呼声很高,省港澳的一些顺德社团四处奔走。
 
    尽管如此,有些乡村“苦难不忘娱乐”,乐从白驹围和蟠龙围“各乡虽近日生活亦处困难当中,亦不少搭棚演戏者”。真有天塌下来当被盖的气概,更有岿然不动看大戏的乐观精神。
 
    就算是遇到意外情况,仍然不忘戏剧,可谓“马照跑,舞照跳”,戏照演,用演戏的方式化解。1949年农历七月廿四是传说中的乌利将军诞,黄连乌利将军庙前正在演大戏,忽然戏棚附近出现一团五色火球,引起恐慌。
 
    戏班自有“逢凶化吉”的办法,立即插演祭祀白虎的戏段,以求神佑。这当然是封建迷信的举动,但能够立即稳定现场情绪,十足十的“做戏”。
 
    名伶辈出的顺德粤剧
 
    在顺德粤剧史上曾走出了千里驹、白驹荣、马师曾、薛觉先等众多名家大师。
 
    其中,千里驹在继承前人粤剧特长的基础上创造了“驹派”表演艺术,对近代粤剧界影响深远,当年更是与梅兰芳齐名,曾有“北有梅兰芳,南有千里驹”的美誉。
 
    而“小生王”白驹荣则自创“白派”的演唱方式,较早将观众难以听懂的舞台官话改唱白话(即广州方言)。他的念白,有声有味,富有音乐感,演唱吐字玲珑,叮板扎实,感情细腻,运腔简朴流畅,跌宕有致,令人感到韵味无穷。
 
    后期经过反复实践,白驹荣更是发展了金山炳的"平喉"(即小生演唱由假嗓改用真嗓),使其成为粤剧的一种主要唱法,对发展粤剧唱腔艺术做出了贡献。
 
    白驹荣在《二堂放子》中饰演刘彦昌
 
    粤剧名伶数顺德,星光灿烂。顺德人勤于学,精于艺,入戏行人数众多,出类拔萃的人才不断涌现。
 
    可以说,水乡沃土,人杰地灵的顺德代代出名伶,一起创造了耀眼的粤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