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以文明对话促进共识与发展正当其时——
发布时间:2019-05-09 11:05来源: 未知
公元631年,历经跋涉,玄奘法师终究抵达西行止境——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抵达后,玄奘与106岁的戒贤法师有过一席超卓对话。那不只不过两位高僧的对话,那是相互钦慕的两大文明的对话。
那次对话封闭了摩揭陀国与唐王朝交好的汗青,并深切影响前辈。西安的大雁塔,至今仍申报着摩揭陀国“雁塔”的故事。而玄奘那本集纳了多种异域文明的《大唐西域记》,已成为恢复古代西域与印度历史的珍贵文籍。
在亚洲,这只不过文化对话大乐章的一段迢遥插曲。
亚洲文化,素来凡是在对话中提高。几千年来,文明的行脚人和文亮的取经人,沿着海陆丝路,撒布文化火种,对话分歧文化。张骞之于西域,法显之于南亚西北亚,阿底峡之于藏传佛教,马欢之于波斯与阿拉伯,伊本·西拿之于中亚……他们远赴异乡,传布物种,传授妙技,传承教养,用互学互鉴驱动着文白的车轮。
当时,亚洲文明集聚一堂,出产开放包涵的对话平台,一路推进亚洲文亮的再发现、再发现、再繁华,共同启示关于人类发展与人类运气的再思忖。
文化再发现:岁月的力气
“在亚洲,数学家发理解‘零’的观念与代数学,地理学家更能精确跟随天上繁星,诗人的文学作品至今撩拨心弦,哲学家发现了今天仍影响我们的思维与法令系统。”美国学者斯图尔特·戈登在著述《极简亚洲千年史》中,如是评价亚洲文亮的发明力。
数千年来,东亚的农耕文化、北亚的游牧文明、西亚的贸易文明、南亚的宗教文明……多姿多彩,各擅胜场,在人类文明星空中熠熠生辉。
美国汗青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今天的西方文明……与其说系于克里特、希腊、罗马,不如说系于近东……近东才真正是西方文化的缔造者。”
可是,当汗青的车轮进入大帆海期间,殖民入侵如乌云般掩藏了亚洲文化的灿烂。打开1919年的亚洲舆图,独立国家亘古未有,除中国、日本和暹罗,东亚、南亚、东南亚各族世居之地被标注上英属、美属、荷属、法属、日占等字样。一些国度文化被破碎,一些地区文明被抹灭,一些文化遗产被掠走。它们的文明史只能在异国文献中“被抄录”,甚至屡屡“被改写”。
百年风云,励精图治。旧日之亚洲,再次站到文化交流对话的舞台处所。在蒙古高原,中国、日本、蒙古国的学者试探着草原丝绸之路的辉煌;在孟加拉国,中孟学者在阿底峡高僧故址的重要发现成果更新了孟加拉国史;在柬埔寨,中国文物修复专家加入了群集国教科文构造启动的吴哥古迹关切国内动作……
他们不光仅是在发现遗址、修复文物,更是在不竭挨打断的汗青和文明头绪。
从“他述文化”,到“自述文化”,亚洲文化的“再发现”,正是亚洲文化在简短历史演进中全新的时代方位。
文明再缔造:思维的力气
正在清华大学展出的阿富汗国度宝藏展中,有一件黄金扣饰,其特有的豹纹纹饰,与扬州西汉墓出土漆器上的豹纹惊人雷同,似在通知2000年前一场不有被笔墨记实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