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国内新闻 >

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根基

发布时间:2019-07-09 19:47来源: 网络整理

核心提示: 党员干部要树立政治意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定道路自信;坚定理论自信内在地要求全体党员不断增强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定制度自信要求全体党员站在民族复兴制度保障的高度增强核心意识和大局意识;文化自信意涵了全体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的现实要求,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而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则是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全体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根基所在,这也昭示了党在新时代坚定政治信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政治勇气与担当。

民族复兴的方向选择:党员干部要树立政治意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定道路自信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1840年以来,不同阶级和阶层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实践证明,封建官僚们进行的所谓自强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改良运动,旧式的农民反抗斗争,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想在中国实行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方案,都先后在近代中国一一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选择。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机遇与风险并存,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首先需要全体党员树立政治意识,把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全体党员要有大局意识,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自觉把自身工作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局中去思考、定位,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体党员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还要树立核心意识与看齐意识。中国共产党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核心,全体党员只有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向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才能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

民族复兴的理论指引: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坚定理论自信内在地要求全体党员不断增强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也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实践都是在各自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但是,不论洋务派“中体西用”宗旨下的“师夷长技以自强”,还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托古改制”理想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改良,再到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学说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这充分证明了指导他们实践的理论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无法指引中华民族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就在于“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其实,从1938年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就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不断验证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了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提供了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理论勇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中国道路选择的历史之问给出了中国方案。所以,中国共产党是最有底气坚定理论自信的政党。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要求全体党员不断增强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习近平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要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就需要全党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时刻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增强全党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保证全体党员从民族复兴理论指引的高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民族复兴的制度保障:坚定制度自信要求全体党员站在民族复兴制度保障的高度增强核心意识和大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