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愚公”:悬崖造“景区” 点亮脱贫希望之
发布时间:2019-06-28 22:14来源: 网络整理荆楚网记者 查昭 胡莹 刘建维
一个从未进过景区大门的农民,梦想在自家后山打造一个景区;
一个年过五旬腰部有伤的农民,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约5公里长的天路;
一个自己刚刚奋力脱贫的农民,想为全村老百姓找到一条脱贫的新路……
这么多常人眼中的“不可能”,在51岁的巴东农民陈显兵身上,却一一变成现实。
今年6月初,荆楚网采访推出的“绝壁愚公陈显兵”报道受到广泛关注,被国务院扶贫办官网、新华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转载,在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
6月10日至15日,荆楚网记者再度走进巴东尚家村尖子山,探访“绝壁愚公”陈显兵,了解他是如何把这么多"不可能"变成现实。
站在天心眼向下俯瞰,美景让人心旷神怡。记者 刘建维 摄
现场:5公里的"天路"步步惊心寸寸艰辛
只有和陈显兵一起走过这5公里“天路”,才能理解他对“景区梦”的这份“疯魔”。这个在镜头前局促得手脚不知如何去放的汉子,一进山就像换了个人。在陡峭险峻的山路上,他健步如飞,如履平地。
陈显兵正在打造木桥护栏。记者 刘建维 摄
“景区路”有一处断崖,普通人无法通过,陈显兵就在此处一木一钉搭建起一座简易的木桥。现在,他在靠近崖壁的一面加绑了一根麻绳,方便游客行走。
正在硝洞里作业的陈显兵。记者 刘建维 摄
通过木桥再往前,就能看到被陈显兵称为“金山银山”的硝洞。“硝洞里有很多石笋,非常美丽!”陈显兵非常宝贝这些钟乳石,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它。
硝洞里的通道非常低矮,人无法直立行走,陈显兵必须佝偻着曾受伤的腰穿梭其间。为了让游客能够入洞,他徒手清理出一块块石头,放入簸箕中运出去,遇到较大的岩石,他就用工具敲碎后,再搬运出去。
问到挖洞的艰辛,陈显兵只是淡淡一句“那没得什么”,可硝洞口成堆的石块和那个破损不堪的簸箕,已是最好的见证。
村里人称最为险峻的一段“景区路”为“对窝子”,那里有几乎呈90度角的峭壁,普通人不知如何下脚的悬崖大转角,还有因质地脆弱、结构多层而容易坍塌的岩石。提到“对窝子”,陈显兵第一次露出恐惧的表情,“受伤之前就比较怕,受伤后腰抵不上劲,就不敢过去了。”所以,陈显兵的“景区路”目前只修到“对窝子”附近,没能形成大环线。这也是他最遗憾的地方。
源头:绝壁“景区梦”始于一股痴劲
3年前,一个考察团来到尚家村,有成员被天心眼美景震撼,说可以开发打造成景区。站在一旁的陈显兵便将这句话记在了心底。
什么是景区?他没有去过。后来,陈显兵听说邻县的石门河景区门票只要30元,就和邻居相约去看看。到了景区门口才发现门票是80元,他便不舍得进去,只是站在景区门外,看了又看。
他认为自家屋后的风景比石门河还要美,为什么不能做成景区? 于是,从2017年5月起陈显兵凭着一股“痴”劲,一种韧劲,与悬崖峭壁为伴,一锤一刀开路,一锄一镐筑景,一格台阶一条木梯将原本无法通行的道路连接在一起。
“陈显兵挖景区上瘾了,疯魔了,下雨打雷的时候也不停。”邻居夏家爱说道。陈显兵经常在“景区”一呆就是一整天,早上吃完早饭就出门,晚上天黑了才回家。
本色:他总是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给别人
善良朴实、不擅言语、倔强固执……是周围乡邻对陈显兵最多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