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新闻 > 国内新闻 >

社科院原副院长:应对贸易摩擦 中国需制定货币国

发布时间:2019-06-05 15:43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李扬:美国吃亏论:换了“马甲”的江湖叙事)

6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表示,汇率作为“中心国家”对付他国之武器的事实,常常被一些被装扮为公理的精致理论包裹着。这些理论被那些中心国家高擎着,作为国际“公器”来号令天下,并据以对他国的国内政策评头论足,甚至胁迫后者对其国内政策进行调整。因此,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防止贸易战演变成为以汇率战为中心的金融战。

微信图片_20190605141157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国是直通车 李颖 摄

以下为演讲实录:

“全球经济失衡”的拙劣翻版

早在2年前的美国大选期间,美国就有人就中美之间巨额贸易逆差发难,以“美国吃亏论”相号召,声称美国每年都要“输给中国5000亿美元”、“美国损失了数百万制造业岗位”,等等。及至荣登大宝,美国吃亏论更成为美国当局的基本国策和国际经济战略的基石之一。

其实,就其本质而论,美国吃亏论并非新的货色,撩起外衣,我们就会发现,它不过是十余年前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时风靡一时的“全球经济失衡”概念的世俗版而已。那时,面对汹汹而至的金融风暴,美国政客们惊慌失措,苦心孤诣生造出这样一个新概念,用来掩盖其发展战略的失误。

因为,将危机归诸失衡,将失衡描述为“全球”的,他们便得以轻松地将危机的责任推卸到其他国家,特别是类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头上。可以说,“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乃至“中国崩溃论”云云,都是从这个概念中获得其理论支持的。当然,较之“全球经济失衡”概念,“美国吃亏论”少了几分书卷气,多了几分商业江湖的野性。

将美国出现贸易赤字视为美国“吃亏”,本身就是弥天大谎:

首先,国际经济学(大多由美国经济学家编撰)告诉我们:一国出现贸易逆差,意味着该国国民超出本国的生产能力,享受了更多的物资财富,由于享受了质量高、价格便宜的产品和劳务,该国国民的福利得到显著增进;

其次,贸易赤字偶一为之,固然可以增进国民福祉,但若长期化,则对经济发展不利,因为,该国最终必须实实在在地拿出本国的真金白银去平衡它。然而,此处所说的负作用,对美国并不适用,因为,美国用以交换别国财富的,只是其中央银行的纸质凭证,甚至,用美国经济学家L.兰德尔.雷的说法,只是“在计算机上多敲了几下键盘”,充其量,只是在账务本上增加了美国对这些国家的债务;

再次,债务如果积累,对一国长期发展不利,因为,债务国最终仍须拿出真金白银予以归还,而且还要带上孳息,这些都是对本国财富发扣除。然而,这一弊端再次不适用于美国,因为,美国仍然可以用其央行的钞票或在其央行的计算机上多敲几下,去平衡其几达天文数字的对外债务。

以上种种,恰如美国经济学家L.兰德尔.雷在当下风靡美国的《现代货币理论》中直率指出的:“整个世界被美国耍了两次:一次是美国用美元过度进口,另一次是美国用美元支付债务利息。”“美国向外国人支付的利息率和利润率极低,却因为持有国外投资的债权获得高额的利息和利润。”

显然,要知晓“美国吃亏论”之谬,我们不仅要列示美国从长期贸易逆差中在实物层面获得的巨大好处;还要分析其货币金融体系对其实物层面的国民经济操作给与的支持;更要条分缕析,揭示出该国利用其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特殊地位,将其实体经济和货币金融体系彼此映照、相互支撑,并据以形成由其主导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由尔获得的独一无二的超额利益。

美国贸易逆差:上世纪60年代的老故事

美国贸易逆差,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的老故事。

布雷顿森林体系可以被简单概括为“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在这个体系中,美元占据非常独特的地位:它既是美国的货币,也是世界的货币。作为美国的货币,美元的供应必须充分考虑美国的货币政策需要、黄金储备的规模以及国内经济的运行;作为世界的货币,美元的供应则必须适应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对交易手段和储备资产的不断增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