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扶贫 >

扶贫协作考核 北京居全国前列

发布时间:2019-07-18 17:56来源: 网络整理

    投65亿元帮扶资金,建1000余扶贫项目,选派1739名干部人才,助推受援地区25个县脱贫摘帽、69.07万贫困人口脱贫……在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北京市考核结果位居全国前列,对口帮扶河北和内蒙古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综合评价均为“好”。日前,市扶贫支援办对这一成绩背后的北京经验进行解读。

  高位推动 “三个清单”压实责任

  去年一年,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召开14次重要会议研究部署扶贫支援,制定实施《全面深化扶贫协作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市主要领导率团到河北、内蒙古、西藏拉萨、新疆和田、青海玉树等地对接,召开18次高层座谈会,签署扶贫协作协议,研究推进重点任务;本市各区、各部门主要领导的主动对接,也达1700多批次……

  市扶贫支援办主任马新明表示,扶贫协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本市始终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投入,构建起大扶贫的格局。政策如何设计,资金和干部人才如何有效投入,职责、问题、任务 “三个清单”如何压实责任,本市已形成一整套有效的扶贫配套体系。

  依托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本市搭建起首都科技资源与受援地区产业精准对接的机制,推进拉萨、青海、南阳、丹江口、沈阳等地建设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本市还与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合作,为受援地区脱贫攻坚提供金融支持。如国开行以优惠利率、较长贷款期支持北京企业到贫困县投资,去年共发放4.98亿元贷款。

  加大投入 强化产业“造血”功能

  帮扶脱贫,资金很关键。2018年至2020年,本市将在原计划基础上新增市财政帮扶资金近40亿元,在全国率先把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增加到县均4000万元。今年前5个月,本市向受援地投入的市级财政资金已达56.5亿元,比年初计划增加1.7亿,将实施1037个扶贫项目。

  产业就业帮扶是根本。在内蒙古正镶白旗,首农食品集团投资1.53亿元流转了万亩牧民的草地,让资源变资产,共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489户、3395人。马新明介绍,去年本市引导1500多家企业到贫困地区开展产业扶贫,协议投资超1000亿元。

  产业扶贫也因地制宜,挖掘贫困地区比较优势。在河北涞源县,“小钱撬大钱”,北京949万元扶贫资金带动了各类资金6263万元,建起1.5万头母猪基地和150个生猪养殖小区,带动98个村236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户均增收854元。此外,去年本市举办82场招聘会,提供11万个就业岗位,带动8.6万人就近就地就业。有产业、能就业,受援地的“造血”功能逐渐强化。

  广泛动员 全社会合力扶贫

  过去扶贫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现在则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凝聚起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本市16区与受援地所有县(旗)全部结对,实现区县结对全覆盖。各区积极动员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参与扶贫协作,推动与受援地513个贫困乡镇、1031个贫困村、496所学校、370家医院结对帮扶。

  本市还动员814家北京企业参与结对帮扶762个贫困村,引导1.3万家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扶贫协作,取得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如京津冀民营企业家扶贫联盟组织74家民企与133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新发地批发市场免费开设扶贫产品专区,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90多亿元。

  普通市民也在通过消费参与到扶贫之中。本市在全国率先建成消费扶贫产业双创中心,通过线上线下展示展销,为贫困地区产品拓宽销路。今年1月双创中心启动以来,已吸引市民10万人次,消费扶贫爱心卡办卡量超10万张,销售额超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