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镇原:打造“海升模式”升级版 增强扶贫造血功能
发布时间:2019-07-08 08:11来源: 网络整理【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甘肃镇原:打造“海升模式”升级版 增强扶贫造血功能
央视网消息:(记者 康彦龙)“我现在是苹果基地的看护员,每月工资1500元。家里把10亩土地流转到了基地,光土地流转收入每年就有6000元。”64岁的徐振席在自家院子里向记者算起了自家的收入账。徐振席是甘肃省镇原县平泉镇南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他看来,近几年来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自己以前从未想过的。
徐振席所在的南徐村位于甘肃省镇原县西南部,属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生区,这里的优质苹果闻名中外。近年来,当地通过向上对接争取,外引内联招商等多渠道发力,与陕西海升集团达成协议,成功招商引资2亿元,建成平泉万亩“海升模式”矮化密植有机苹果示范基地。
平泉万亩“海升模式”矮化密植有机苹果示范基地。康彦龙/摄
据了解,该基地共栽植苹果15260亩,涉及全镇5个村24个村民小组2086户,其中贫困户763户。基地主栽蜜脆、米奇拉、富士等优质苹果品种,其中栽植的2050亩蜜脆是目前中国蜜脆单个品种最大示范园。林果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造血能力。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农民钱包“鼓起来”
平泉万亩矮化密植有机苹果示范基地的建立,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村民徐振席家里6口人,2017年家庭总收入189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200元。由于妻子和儿媳常年患病,几年来总共花费医药费12000元左右,导致家庭因病致贫。
在被认定为贫困户之后,当地扶贫工作人员为其制定了“以务工收入为主,土地流转收入为辅”的“一户一策”帮扶方案,通过流转土地10.2亩,每年收入6120元。帮助其儿子在汽车厂稳定务工,月收入2500元,加上自己每月1500元工资,两人年务工收入达43000元。徐振席通过当地苹果基地找到了工作,通过各种收入来源,钱包也越来越鼓。去年,徐振席全家已经从以前的危房里搬到了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90平新房里,将在今年彻底脱贫。
在自家新房子前,64岁的徐振席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康彦龙/摄
据了解,该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集体经济”的模式,结合当地农村“三变”改革,通过土地收益带贫、劳务收入带贫、技术培训带贫、资金入股带贫、企业捐助带贫以及扶贫车间带贫等6项带贫机制,助推精准脱贫,达到了“企业增效益、农村促发展、农民得收入”三方共赢的效果。
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脱贫造血能力
“农民在基地务工的同时,可以参加公司的技能培训,学到苹果种植的技能。”基地副总经理王晶告诉记者,由于当地大多数劳动者文化程度低,以前在苹果种植方面没有任何经验。“所有来这里干活的农民,我们都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培训,基本上每月一次。”在王晶看来,农民学到技术后就可以自己发展苹果种植或承包果园,收入可以得到保障。
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优先吸纳贫困户入园务工,每亩果园年均劳务用工费用在1100元左右,全年可提供劳务收入550万元,常年务工人员创收1.5万元以上。
平泉万亩“海升模式”矮化密植有机苹果示范基地。康彦龙/摄
2018年公司注入带贫资金750万元,带动贫困户621户,今年年底即可分红。企业运行见效后还将反哺社会,积极参与当地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保障事业,建立培训中心,免费培训农民,促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型;为当地残疾人、高龄老人发放补贴;免费资助贫困大学生等,助推精准脱贫工作。
持续推进,打造“海升模式”升级版
目前,“海升模式”已经在当地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了,在未来,当地将以海升为龙头企业,借鉴当地“三变”改革经验,按照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的管理方式,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合作社,鼓励农户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打造“海升模式”的升级版,使其与精准扶贫更加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