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金融 > 财经要闻 >

股比变更后的华晨宝马会走向何方?

发布时间:2022-02-20 18:22来源: 未知

  宝马集团正式宣布,即日起宝马方在华晨宝马合资公司所持股份变更为75%,中方华晨则持有剩余25%股份,有效期延至2040年。这是股比政策开放后,国内第一家合资公司的大动作。

  对于此事,圈内外看法不一:

  有人恭喜宝马,终于熬出头,不用再和不争气的猪队友华晨对等而坐了。

  有人为华晨感到悲哀,明明手握其他自主品牌求不来的好资源,最终却将一副好牌打得稀烂。

  有人眼界长远,认为华晨宝马股比变化,代表着国内合资车企技术换市场时代宣告谢幕。

  而以笔者之见,华晨宝马的合资关系股比生变,只能说明华晨本身的溃败,并不意味着合资体系里的“中方”集体走向落幕。

  不得不承认,合资政策开放的30多年来,外资依然牢牢掌握着心和产品和技术。但即便外资方再强势,作为外来者,在中国都离不开本土政府的支持和政策优惠。正因如此,很多中方凭借着在市场、销售端的话语权,在合资体系里具备不可或缺的地位。

  比如,上汽在两个合资伙伴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的关系中,销售公司占比都超过50%,对于营销端的掌控是绝对的。日系合资品牌在华的销售策略,也向来坚持55开的原则,其中一汽丰田中方占股还超过了50%。

  福特中国从发布2.0战略开始,重新整合在华的产品线和销售组织,中方已经成为主要掌舵手。

  豪华车企中,北京奔驰的中方代表一直是销售公司中的主导者。一汽奥迪虽然前两年也被曝出想要调整46开股比,却一直未能尘埃落地,外方显然没有那么强势,否则这两年也不会另辟蹊径扶持上汽奥迪。至于沃尔沃,与中方吉利那边的关系更加微妙和深厚。

  对比之下,华晨在合资关系中的“地位”,是最低的那一个,没有之一。不仅营销和进口产品从未交由中方把控,甚至在华晨宝马的官网上,都很难看到华晨字样。

  更夸张的是,在合资股比生变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华晨在合资关系中顶多算作一个“拖油瓶”。

  相关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今,华晨宝马合资产生的利润对华晨中国本身的贡献率超过100%。换句话说,这些年若不是依靠现金奶牛华晨宝马的利润,华晨中国将是连年亏损的局面,换句话说,华晨宝马还要反哺华晨中国的亏损。

  而成天靠着外方凭本事挣来的钱输血,从核心技术到渠道、销售、服务方面的环节也都派不上实际作用,导致的结果就是,华晨在股比商讨上不可能有任何的话事权和筹码,毕竟只会拖后腿。

  那么,股比变更后的华晨宝马会走向何方?

  从战略角度来讲,这对于宝马在华的发展肯定是好事。在之前50:50股比的情况下,宝马出于利益的分配和技术安全的顾虑,可能还不会完全放开手脚,但在75:25的情况下,自然有信心,也会更乐意加快中国市场的投资步伐。

  而在股比变更协议达成后,宝马方给出的信号就是,集团将对用于沈阳生产基地的改扩建项目,投资增加了30亿欧元。此外,据悉宝马还承诺将把欧洲的零部件企业引入到沈阳生产,加大零部件在华本土化率。

  另外,宝马发布的2022新车规划,在中国市场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庞大产品规划,新品总量达到了26款,新能源产品将扩充至7款,新上市的包括一款纯电旗舰车型,以及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而到2023年底,宝马集团将在中国市场提供13款纯电动产品。至于众望所归的国产宝马X5,也将在今年5月正式发布。

  那么对于华晨本身呢?从纯粹的财务方面来看,宝马预期将于今年2月18日落实股权交割,协议调整股权的转让价格为279.41亿元,届时将由宝马在交割时以现金支付。以华晨宝马近几年年均产出超过100亿人民币的利润来看,对于华晨方来说绝对称不上赚。

  而从华晨自身的发展方面,我们虽然不排除在股比调整的协议之外,宝马方或许会答应继续扶持华晨的发展,以确保华晨不沦为单纯的“寄生虫”。但华晨需要自己思考的是,在自身汽车品牌发展不利的情况下,是不是应该认真思考未来的发展计划,开辟新的业务和细分领域。

  毕竟国家政策改革股比开放的目的,终究是要倒逼合资中的中方企业加快自身业务和技术的提升。如果中方可以找准自身立足点,无论25%的股比还是50%,合资模式依然有存在的意义。而对于那些长期“坐享其成”者,那些越来越式微的中方而言,市场的优胜劣汰则会进一步加剧。

  如同前文提及的上汽合资企业、福特、奔驰、奥迪以及日系一样,双方之所以能够达成稳定的“强强联合”的局面和效果,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方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基础。否则,一旦合资协议期满,伴随着外资方积累更加成熟的本土化经验,逐步消化完成转型,弱势方则将迅速丧失话语权。

  当然,这事儿不仅对华晨中国,也对其他合资车企敲响了警钟,大家都是一模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