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之上 社区商业AB面
发布时间:2019-08-20 09:38来源: 网络整理社区商业的市场究竟有多诱人?过千亿的便利店市场、上万亿的生鲜零售市场、近十万亿的社区服务市场……不论是商超、便利店、生鲜连锁,或是社区团购、到家O2O,每一个领域都有巨头玩家盘踞,同时也不断有新入局者发起挑战。
众多的入局者以及外部资金的涌入无疑加剧了市场竞争。在此背景下,不乏有业内人士直言,当前国内社区商业企业大多“重商业、轻社区”。在此矛盾间,老牌的社区商企如何创新、变革?新兴的创业玩家如何与巨头共舞?未来社区还有哪些可持续的商业机会和空间?
带着这些问题,8月15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举办的“新流量时代·社区商业重构——2019‘未来商业’创新创投系列沙龙”在北京如期而至。沙龙汇集了阿里、苏宁、本来鲜、鲜生活、兴盛优选、食享会、百世集团等数十家企业高管,以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等行业权威人士,征和惠通等创投机构投资人,共同探讨未来社区商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风口之上的社区商业,多元业态争相“抢食”
社区商业,顾名思义就是以社区居民作为服务对象,以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为主的属地型商业。
近年来,围绕社区商业这块洼池,新老玩家接连扎身其中,同时也引发了资本的关注和密集投入。就以最简单的“买菜”这件事来说,从菜市场、商超、社区生鲜店再到生鲜电商、O2O、社区团购,多元业态竞相“争食”。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万亿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社区生鲜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的生鲜市场交易规模为1.91万亿元。阿里本地生活新零售华中区域负责人杨宏介绍的数据同时显示,在生鲜市场中,有73%的消费是产生于菜市场。
毋庸置疑,菜市场之于社区商业是非常活跃的一个经济单位。这其中,阿里本地生活旗下饿了么已经做了两年多尝试,其选择的平台型模式,通过连接品牌商从而渗透到市场内的零售商,以此提升流量的分发效率并扩大规模效应。
在杨宏看来,不管“互联网+”模式如何变化,零售的本质始终没变,都是围绕商品、效率和体验展开,而在此过程中,平台的价值就是通过全链路数字化提高效率。平台型企业在传统菜场数字化升级过程中更具优势。
正因如此,苏宁也在今年频频加码社区生鲜的布局。就在刚刚过去的“818”期间,5家苏宁小店新上线了苏宁菜场业务,苏宁菜场累计覆盖门店数量已超过200家。此外,苏宁小店同样瞄准社区商业,截至6月底苏宁小店及迪亚天天自营店面合计5368家,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35000个社区、近1.2亿用户。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与工作节奏的日趋加快,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态势,往往在购物过程中更追求效率,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这种趋势格外明显。于是,那些面积稍小一点、资产模式稍轻一点的社区商业模式更容易获得人们的青睐,因为能有效降低人们对商品的挑选成本,节约购物时间。”说到苏宁加码小店和菜场布局的商业逻辑,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如此表示。
巨头玩家在风口起舞,这从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创业玩家的施展空间。
征和惠通管理合伙人王澍便提出,从经营和商业角度来说,社区生鲜在商品新鲜度、低损耗、商品丰富度三方面目前仍不能共存,未来的盈利点还很远,而便利店最终还是要靠物流、SKU去做长期精细化的管理和支撑,也正因此,在他看来,这两个领域已经不适合创业企业进入,大部分市场份额会交到BAT等巨头和成熟企业手中。
但他也表示,生鲜作为高损耗品类,这使得其无法像衣服、电器一样被像淘宝、京东这样的平台电商完全攻克,而社区以其物理上的近距离属性,以及小范围的社交关系,使得其有可能成为生鲜零售的突破口。
事实上,部分嗅觉敏锐的创业企业确实已经抓住了机会。
“平台电商可以卖水果,线下商店也可以卖水果,但是成本一定比社区团购高。”食享会联合创始人刘晨表示,依托于社区团购模式,食享会当前的客单价是38元,业务毛利为21%,给团长10%的佣金,仓储、物流损耗加起来不到6%,业务净利润是4.5%,这是一年半以来食享会摸索到的盈利数据。
在刘晨看来,线上满足的是多样性需求,线下满足的是即时性需求,而社区团购是另外两个生态无法实现的。正因如此,她认为,未来的社区生鲜市场将呈现出线上、线下、社区团购三足鼎立的趋势。
社区商业冷思考,人口结构调整是最大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