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中经济区携手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2019-08-11 09:15来源: 网络整理原标题:心同行 滇中经济区携手跨越发展
滇中经济区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龙头,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18个重点开发区之一,聚集了全省四成以上的人口和六成以上的生产总值,在全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10月,省政府出台了《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年)》,开启了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和滇中产业新区“5+1”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滇中经济区五州市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下,积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着力实现滇中经济区跨越式发展。
交通先行 搭建互联互通桥梁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是实施滇中城市经济圈协同发展战略的基本共识。近年来,滇中经济区五州市致力于打通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一批高速公路“断头路”和国省干道“瓶颈路”,让“断头路”变通衢,“瓶颈路”变坦途,助推形成多节点、网格状的滇中城市经济圈交通网络。
公路方面,开工建设沾益至寻甸、召夸至泸西、三宝至清水3条高速公路,昆楚二通道、武定—寻甸—沾益、石林至泸西等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武易高速玉溪段、晋红高速、昆明东南绕城高速宜良至澄江段已经建成,江通、澄川、大戛、元蔓、弥玉、玉楚等高速公路快速推进。铁路方面,沪昆高铁建成通车,渝昆高铁进入开工筹备阶段,师宗至丘北铁路开展前期工作;昆玉电气化铁路建成通车,玉溪站动车可以直达北京、郑州、杭州等地。管道方面,昆明至相关州市的输油、输气管道正在推进之中。
下一步,滇中经济区五州市还将积极构建滇中航空网,重点支持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支线机场、通用航空机场等,尽快形成滇中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经济圈和生活圈,让滇中城市经济圈要素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更加畅通、更加便捷。
产业协同 夯实区域共建基础
协同发展的实质在于产业的分工合作。滇中各州市立足各自产业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着力推进协同发展,在深度对接过程中加快自身发展,从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滇中经济区作为全省的重要工业基地,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锡产业和亚洲最大的烟草产业基地,在培育了一批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企业的同时,也引进了中铝、武钢等实力雄厚的企业,形成了一批产业集群。
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各州市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各自的特色产业:昆明市引进了北汽新能源、宝能等多个整车制造项目,紫光芯云产业园、中关村电子城等40多个信息产业项目落地,康美药业、阿里健康等一批大健康企业入驻昆明;曲靖市建设全省最大的陆良蔬菜冷链物流交易中心,大型蔬菜种植基地覆盖红河泸西、昆明呈贡等地,全力推进“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了滇中各州市市场体系的对接与交流;楚雄市突出楚雄高新区和禄武产业新区,以“中国彝乡”和“滇中翡翠”建设为重点,强化核心带动、多点支撑,着力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玉溪市整合玉昆、仙福、汇钢等9家市内钢铁骨干企业,成立了云南玉溪钢铁集团,打造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带,昆玉两地已初步形成“昆明—红塔山—抚仙湖”滇中黄金旅游线,“昆明—哀牢山—红河谷”自驾精品旅游线,昆明至玉溪市新平县生态休闲、民俗体验旅游等产品。
生态为重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滇中城市经济圈地域相连、生态空间相通,绿色发展是滇中城市经济圈协同发展的底色。滇中经济区各州市坚持把山水林田湖保护和治理放到滇中城市经济圈乃至更大的空间和格局中摆位,强化环境执法和应急处置联动,推进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2018年昆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是自2013年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最好的一年。通过实施环湖截污、外流域调水等“六大工程”,全面落实“四级河长五级治理”体系,滇池水质达到Ⅳ类标准,为30年来最好水平。昆明22条黑臭河道均已销号,成为全国第二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玉溪市严格执行“三湖”保护条例,实施抚仙湖保护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实行抚仙湖径流区统一托管,抚仙湖总体水质稳定保持Ⅰ类,星云湖和杞麓湖湖水均呈现好转,全年部分时段水质从劣Ⅴ类转变为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