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金融 > 财经要闻 >

开放引领金融创新 资本赋能大湾区建设

发布时间:2019-06-25 19:43来源: 网络整理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而进一步推动区内资本市场的开放,是最重要、最紧迫的金融创新。互联互通可以改善区内金融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以互联互通为切入点

  高水平的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先进形态和成熟形态,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方面,这是中央的重要战略部署。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规划纲要》为大湾区建设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初步建成“要素流动顺畅”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到2035年,“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

  另一方面,与港澳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汲取境外资本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大湾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独特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涵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大大降低了区内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成本。对区内资本市场开放,可以借鉴港澳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加快区内产业分工,快速提升区内综合金融服务实力。

  因此,推动大湾区发展,需要牢固树立“开放就是创新”的理念。

  助力湾区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正处在从工业化向现代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与间接融资相比较,直接融资有明确的风险激励机制,因而能够投资更大范围的资产,还可以通过合理地加杠杆等方式增厚投资回报,追求相对收益。

  第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表明,非银金融部门越大的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越通畅。因此,在目前阶段,发展直接融资,可以更加有效地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效率。

  第三,设立科创板及注册制试点的正式推出,是直接融资与科创结合的一种新尝试,将进一步活跃科创产业链的投资,带动从风投、私募、租赁到银行信贷的增长。从国际经验看,微软、谷歌等世界级科技企业都是在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有力支持下成长起来的。

  因此,包括券商在内的区内金融机构,要紧随对外开放的步伐,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提供包括境外融资、股权投资、并购重组、融资租赁在内的多种投融资工具和综合金融服务,通过海外市场嫁接中国动力,加快资本要素跨境自由高效流动,推动区内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强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资金良性跨境流动,可以大幅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首先,监管部门已经为境外长期资金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推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举措。从顺序上来看,在优先满足国内外长期资金跨境流动需求的基础上,要加快推出满足实体经济跨境资源配置需求的措施,再逐步开放短期资金的跨境流动。

  其次,境内外二级市场的联通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股票通、债券通、基金通和沪伦通等,境内外二级市场之间的联通已初步形成,而企业在一级市场的资源跨境配置需求目前还存在不少障碍,需要尽早破除。

  再次,只有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才能打开区内互联互通和金融创新的突破口,也只有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实体经济跨境流动需求,才能稳健提升区内互联互通的水平。

  为此,结合大湾区发展阶段,我们建议优化跨境资金流动和并购审批机制,设定“合格大湾区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Greater Bay Area Institutional Investor, QGII)标准,对能够引入境外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特定金融机构,赋予一定的跨境资金流通额度。一方面,引导国际资本投资于珠三角地区的优势产业,也帮助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投资与合作,促使区内资本对接和资源融合;另一方面,可以打造一个大湾区企业跨境投融资业务平台,为区内优质企业在内地与香港上市、发行债券、跨境并购提供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是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券商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广发证券将充分利用自身在资源禀赋、专业能力和网络布局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制度创新、方案研究和产品设计,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贡献“广发智慧”和“广发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