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金融 > 财经要闻 >

保供稳价常用急救药迫在眉睫 中药材战略储备发挥关键作用

发布时间:2019-06-19 13:23来源: 网络整理

  常用药、急救药的价格、供应情况,近日再次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关注。

  6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浙江省杭州市考察时,走进小区边药店,询问药品尤其是儿童用药、急救药价格、供应情况。店员反映个别国产急救药断货,而同类进口药价格高,李克强叮嘱随行同志,这是重要民生问题,要做好常用药、急救药保供稳价工作,决不能断货,决不能任性涨价。

  最新报道称,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这个重大消息,对中药在全世界地位的提升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意义。6月17日早盘,陇神戎发、昆药集团、沃华医药等中药企业直接被封涨停,大理药业、神奇制药也高开涨停。未来随着中药走出去战略逐步推进,中药材战略储备项目更显得尤为关键。

  近年来,常用药涨价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甚至有报道称,部分药品涨价幅度,已经超过房价。究其原因,业界分析环保限产、原料垄断等都是症结所在。相比之下,近几年来中药虽有一定涨幅,但是总体上并未出现往年的暴涨暴跌现象。原因就在于国家自2015年对中药材实施国家战略储备,有效抑制了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的局面,使得中药价格呈现出平缓上涨的趋势。

  此前,一些颇有远见的中药企业也早于国家开展中药材战略储备,仅康美药业一家企业的中药存货就高达266亿元。其他中药企业如必康制药(如今更名为延安必康)以及同仁堂等企业,在几年前就纷纷投入数十亿资金建设中药材战略储备库。

  化学药“药荒”愈演愈烈

  据中新经纬报道,2017年100粒/瓶的硝酸甘油仅售六七元,属于廉价药。2017年以来,经历过两三轮断货的硝酸甘油,价格也逐渐翻涨,最关键的是很多患者根本买不到。

  据了解,目前,哈尔滨、南京、济南等多地也已出现硝酸甘油缺货现象,一些地方陆续将硝酸甘油纳入短缺药品。

  近年来,不只是硝酸甘油片,不少廉价救命药都曾出现价格上涨、供应不足的情况,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西地兰、维生素K1、放线菌素D、鱼精蛋白等临床常用的多种廉价药。

  对于一些廉价药市场短缺的原因,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发布的《2018年10月短缺药品检测结果快报》显示,维生素B1、葡萄糖酸钙、小儿氨基酸等药品短缺是因为企业生产线改造导致暂时停产。

  业内人士认为,“药荒”一方面是由于药品定价过低、利润过薄,厂家主动减产;另一方面是因为原料药短缺造成“垄断性涨价”,部分药企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能力不足。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成品药有约1500种原料药,但其中,50种原料药只有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可以生产,44种原料药只有两家企业可以生产,40种原料药只有3家企业可以生产。

  由于原料短缺,容易造成垄断性涨价,药企生产成本增加,导致生产能力不足,很多廉价药价格低、产量小,药企根本没有动力继续生产。

  早在今年4月3日,总理就在国务院常务会上听取了药品集中采购、短缺药供应及医疗救助工作汇报,要求更多让群众在用药就医上受益。

  根据总理的要求,药品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涨落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大幅涨价,那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对于临床急需的常用急救药、抢救药,一旦供应保障不上将会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决不允许拿患者的生命做交易,发现了这种苗头性问题必须坚决遏制”。

  中药告别暴涨暴跌时代

  相比部分化学药的“药荒”,当下中药无论是在供应,还是价格层面都未出现断供暴涨的局面,这与国家和药企前几年进行了大量中药材战略储备密切相关。

  早在2003年“SARS”及2009年“H1N1”两次重大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出现了防控药物原料药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如中药材金银花,一般情况下市场价每公斤30元左右,而在疫情到来时却达到每公斤400元左右,其它中药材如连翘、贯众等价格也是呈几倍、几十倍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