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店暴利内幕:镜片零售价是出厂价20倍以上
发布时间:2019-06-06 21:01来源: 网络整理“验光、测度数、镜架试戴等,每次配眼镜没有500元是下不来的,配个差不多品牌的眼镜轻松上千元。”已有10年戴眼镜经历的杨蕾这样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据介绍,她从高中时开始戴眼镜,基本上每年都会去重新配一副新镜,由于对眼镜的质量和品牌不甚了解,也不知道怎么去讨价还价,因此,店员给她推荐什么她就买什么。
杨蕾的经历并非个案。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目前近视人口总量达到6亿以上,几乎占总人口的一半,而这个数据还在逐年攀升。此外,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前列。如此庞大的需求让各种视力矫正产品、近视产品以及眼睛护理产品备受关注,也催生了巨大的验光配镜市场。
除了配带眼镜以外,市场上还有通过仪器治疗、中医经络按摩、自然疗法、食疗、光疗等来降低度数、恢复视力的产品。
据业内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透露,由于眼镜行业半工半医的特殊性,再加上信息严重不对称,行业透明度不高,眼镜市场鱼龙混杂。因此,各种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充斥市场,国家虽然多次出台政策明令禁止但屡禁不止。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往往被牵着鼻子走。
镜片零售价格是出厂价的10倍至20倍以上
实际上,早在15年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明确对眼镜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并起草了《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其间进行了多次修订。
据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眼镜生产许可证制度在中国实施了十几年,它的实施不仅提升了眼镜产品整体质量,同时对眼镜行业规范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年9月和2017年6月,国务院先后发文取消了验配眼镜生产许可证和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
而随着验配眼镜生产许可证核发的取消,再加上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职业资格证也不再成为从业的要件,许多并不具备这个行业从业资格的人员也加入到了这个职业中来,使得眼镜店遍地开花,国内配镜市场鱼目混珠的情况时有发生。
据悉,有的国家已将验光配镜定义为一种医学行为,不具备条件的人员是不允许从事这个职业的。
一家知名眼镜品牌的店长张娟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路边的眼镜验配店经营规模不大,质量技术服务水平偏低,有些店甚至压根儿不具备验光配镜的条件,也没有足够的品牌意识。由于它们同大型眼镜验配店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因此,通常就会在进货渠道上做文章。
这些小的眼镜验配店往往会去眼镜批发市场采购镜片、镜架,由于成本低,所以售价也比较低,但是这样的产品质量可能较差。它们还通过各种不当的竞争手段从中牟利。这样一来,反而给大型眼镜验配店带来了压力。
张娟还说,据她了解,还有一些小验配店甚至连验光师资格证、镜片加工许可证都没有,更有甚者是花钱买来的相关资质证书,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再加上所用仪器不达标,实际上验测出来的镜片度数可能与实际度数存在着很大误差,这对消费者的视力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
“虽然宣称是免费验光、免费配镜,但其实已经将成本并不高的镜片、镜架的价格提上去了,所以消费者会看到眼镜价格虚高的情况了。因此,眼镜行业也一直被戴上了‘暴利行业’的帽子。”张娟说。
“眼镜片的出厂价一般都是很低的。”多年从事眼镜生意的王利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一般的镜片出厂价格在10元以内,国产树脂镜片价格一般在20元以内,即使是进口树脂镜片批发价也仅在为30元至80元之间,在零售中却被卖到300元至800元。货物一旦进入店门,身价就数倍猛增,零售价都是10倍甚至20倍的增加,专卖店售价会更高。
在王利军看来,因为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一些基础的技术常识,而整个眼镜消费过程对于消费者而言是高度不透明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卖方处于强势地位,这恰恰给了一些小验配店不规范的操作提供了空间。因此,消费者的权益缺乏保障。
对此,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了其中的原因:“我国眼镜行业的准入制度还不健全,国内眼镜零售业入行的门槛奇低,带有强制性的入行标准缺失。”
眼镜售价处高位的另有原因
“一般眼镜店在给我佩戴眼镜之前都会为我免费验光、测度数,大多时候是戴着之前的眼镜测视力。不同的眼镜店测的度数会有误差,但基本相差不大,也没有太较真儿。”杨蕾对法治周末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