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体育 > 足球新闻 >

消失的中轴线 金元足球下最稀缺的三大位置(三):支点中锋

发布时间:2019-06-28 01:50来源: 网络整理

\

对于足坛,这不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有价难求的时代。这不是最好的时代,这是金元足球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三个位置的球员可谓必不可少,球员数量数不胜数,但却让众多豪门千寻百觅,始终找不到心仪之人。这三个位置便是中后卫、后腰、中锋。

这是现代足球必不可少的三个位置,然而可以胜任“后防核心”、“中场铁闸”、“支点中锋”这些战术作用的球员,可以说是越来越少,整个足坛都在物色。在足坛关键位置“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的今天,这三个位置的球员身价“水涨船高”,才有了这三个位置“物以稀为贵”、有价难求的现状。前两篇,我们通过大数据为大家讲述了“物以稀为贵”的起因,讲述了“后防核心”的重要性以及十年来各队中后卫的现状,讲述了后腰在足坛改革的浪潮中产生的变化。而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讲支点中锋吧。

1、欧冠二次改制带来的通货膨胀

\

一篇关于“后防核心”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说出了当今足坛“物以稀为贵”的根本原因,在此不再多提。:后防核心》)

第二篇关于“中场铁闸”的文章:中场铁闸》),收到了不少球迷朋友的质疑声音。所以,今天我要在此补充一下,本文说的只是金元足球大环境导致稀缺的球员,类似于中场组织核心、边后卫等位置,他们更依赖于天赋或者其他因素,也便不在此列。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这个系列的话题。说起支点中锋,无数豪门正在“寻枪”,球队赖以生存的得分手没有可靠的替补或者接班人,拥有得分效率的中锋又没有支点能力。这样的苦恼,正在困扰着整个足坛。

2、开发中锋更多的战术作用

\

关于中锋,我们先来说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要从遥远的1974年说起……

1974年,载入足坛史册的天王山之战,西德队21击败荷兰队捧起大力神杯。这场比赛,有贝肯鲍尔、克鲁伊夫,有盖德·穆勒、内斯肯斯。这场比赛,还有米歇尔斯。在当时,他是失败者,但他并没有埋怨任何人和任何因素,而是在自我反思,荷兰队究竟输在了哪里?

在米歇尔斯不断反思中,他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答案便是盖德·穆勒。如果说1974年的荷兰队真的有绝对弱于西德队的地方,那么一定是中锋位置,在那届史诗级的世界杯上,盖德·穆勒共攻进10球,位列单届世界杯历史第二。

米歇尔斯认为,即便一个球队的进攻再犀利,进攻模式再立体,也离不开一个稳定的得分点。米歇尔斯的反思绝不是被动的,80年代初,重回欧洲足坛的米歇尔斯来到了送给他人生最惨痛失利的德国,执教刚刚失去舒斯特尔的科隆队。在科隆,米歇尔斯证明了自己不仅能做好进攻,也可以做好防守。同时,他也在定义中锋位置的新作用。

在德国,在科隆,米歇尔斯提出了“边路转换”的全新理念。在米歇尔斯看来,后腰可以完美的完成任务,离不开边后卫的配合。当边后卫在进攻中站位于中前卫身前、后腰身后时,边后卫的进攻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边后卫便成为“防守反击”的核心发起点之一。于是,边锋也被赋予了新的任务,当反击成功从某条边路发起时,两个边锋有必要出现在同一边路。如此,即能维护一条边路的回防速度,也能保证中后场球员上前的深度。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固定的中锋,以及稳定输出的火力。

在米歇尔斯的栽培下,利特巴尔斯基成为了80年代最优秀的边锋,而阿洛夫斯也成为了世界顶级中锋。米歇尔斯认为,中锋在场上的存在并不只是为了进球,而是可以有更多的战术目的。但对于米歇尔斯而言,阿洛夫斯足够优秀却并不够完美,他有着更丰富的想法,他想寻找更合适的中锋。当然,他也早已有心仪人选。

\

早在米歇尔斯离开巴萨重回阿贾克斯担任技术总管时,他便看中年仅13岁的少年范·巴斯滕。离开科隆的米歇尔斯回到了荷兰国家队,1985年荷兰在世预赛被淘汰后米歇尔斯重新接手了国家队帅位。在米歇尔斯的悉心栽培下,范巴斯滕在俱乐部和国家队都有了质的飞跃。米歇尔斯改变了传统双前锋的模式和站位,选择了一高一快的组合,一前一后的站位。这样的前锋组合模式随后风靡了九十年代,而中锋的战术意义也在不断被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