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山区小城魅力永安是怎样炼成的?(3)
发布时间:2019-06-06 02:43来源: 网络整理增进民生福祉 他乡变故乡
流动变“稳定”,他乡变故乡。许多在永安居住的外地人深有体会:在这里,没有歧视,只有包容;没有冷漠,只有关爱。生活如此,工作如此,民生保障更是如此。
孩子教育同一起跑线,医疗卫生就在家门口,社区关爱暖入心间……层层释放的民生福利,让永安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幸福的港湾。
永安市现有义务教育学生总数36956人,其中外来人口子女在永安就读6830人,占六分之一强。
一视同仁!永安教育部门的承诺掷地有声。永安市教育局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工作方针,做好工业企业职工子女及客商、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服务工作。
在入学方面,根据片区划定,根据就近入学原则,采取“电脑随机派位统筹安排”的方法,确保孩子们平等入学。在就学方面,享受当地居民子女同样的收费标准,和当地居民孩子一样进行统一编班、统一管理,一起建立学籍卡和评价卡,在教育教学、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目前全市确定城区十所公办小学、两所公办中学作为接收学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永安城区公办学校就学率达到100%。
北塔学校是永安市针对尼葛开发区员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而新建的一所学校,共有1067名学生,其中50%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孩子家长大都在北部的尼葛开发区上班。
下班时间晚、倒班无法按时回家……对于他们来说,子女放学后的时间成了看护、管理的“空档”。
北塔学校在永安市创新推出“课后服务”,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学校从早上六点至晚上六点都向学生开放,同时,开放学校图书阅读室,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非洲鼓、架子鼓、琵琶、古筝、中阮、大阮、葫芦丝、竹笛、二胡、尤克里里、钢琴、舞蹈室、美术室、书法室、舞台等设施,学校还提供午餐、午自习。”北塔学校校长罗庆根介绍说,对每个项目学校都组织专门老师负责,孩子们可以一直呆到晚上六点,除了中午就餐每人收取4元餐费外,课后服务工作都是无偿的。
四年级(1)班的温俊华爸妈都在落户尼葛开发区的建新轮胎公司上班。由于都是三班倒,从一年级起,他都是一人上下学,有时候吃点剩饭,有时候就用爸妈给的零花钱自己去家楼下吃快餐。他告诉记者,现在课后时间不仅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还能吃上美味的午餐,自己开心,爸妈也很放心。
两年前,刘登浪跟随爸妈从贵州来到永安。从以前一年一次的见面变成日日相见,小刘很珍惜这样的时光。如今三年级的他,在课后服务中坚持自习、补习,成绩稳步提升。他说,这就是给爸妈辛苦上班最好的礼物。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孩子能上学、上好学,外来务工人员就能把“根”留在这里。
不仅是教育,永安市良好的医疗资源,也让居住在这里的市民吃了定心丸。
落地在永安的三明市第二医院是三级乙等医院,除了落地三明市区内的三明市第一医院和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外,三明市仅此一所落地永安的三乙医院。去年5月,三明市第二医院与永安市立医院合并成立三明市永安总医院,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并成立烧伤整形外科、胸痛中心、肿瘤治疗中心等优质医疗学科。
大病有“权威”,小病也能就近看。去年以来,永安着力推进紧密医共体建设,全市11个乡镇卫生院、4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并入总医院,主治及以上医生驻乡驻村、开展门诊服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优质医疗资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得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永安市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里始终对接需求,补齐短板,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让居住更方便;加强城市综合治理,让居住更舒心;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社会事业稳步前进,让居住更安心。
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有了家的认同感。
标签: 永安 流动人口
责任编辑:王贵溪
相关新闻
永安上好廉政教育“三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