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人工智能“第一股”?旷视科技赴港IPO 三问AI独角兽

发布时间:2019-08-29 16:34来源: 网络整理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戚夜云)讯日前,人工智能独角兽、AI四小龙之一旷视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说明书。由此,今年5月投资人撤出的疑云终于消散,准备赴港IPO的旷视科技考虑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

  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10月,由清华大学“姚班”印奇、唐文斌和杨沐三位成立。印奇在公开信里写到:“通过八年实践,坚定的认为物联网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主要场景,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大脑,物联网就是身体。我们的愿景是构建连结及赋能百亿物联网设备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如果旷视科技冲击IPO成功,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第一股。

  为什么执意要AI第一股?

  “上市是肯定的,我们希望我们是第一个。”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早早在2017年就裸露了冲击AI第一股的野心。彼时旷视科技完成4.6亿美元的C轮融资,是当年人工智能赛道单笔融资冠,一时风光无两。

  2018年开始,媒体频繁传出旷视即将美股上市的传闻,不过后来传闻风向转至港股谋求上市。这段时间的旷视科技十分静默,连2018年7月D轮融资6亿美元的消息并没有对外公布。相比之下,AI四小龙中的剩余三家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融资消息纷至沓来,商汤科技估值更是抬高至60亿。

  根据港交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规定“同股不同权”拟上市公司上市时最低预期市值需达到400亿港元,约合50亿美元。于是旷视科技5月公布获得7.5亿美元D轮第二阶段融资后,估值达40亿美金,接近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的上市要求。

  今年以来旷视科技港股上市意愿十分强烈,曾有媒体报道显示,旷视科技频繁人员架构调整,某些创收部门甚至下达300%的KPI要求。旷视科技副总裁谢亿楠曾经表露过CV(计算机视觉)企业上市面临的难题,许多商业模式目前尚未能通过达到规模性收入以被证明,融资过快会面临二级市场是否买单的考验。

  这一问题,旷视科技被限定时间作答,长达8年时间频繁的融资与扩张之后,曾经的头号位置不仅面临商汤科技的超越,云从科技、云图科技步步紧逼。IDC相关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应用市场规模达7.5亿美元。其中,商汤科技占比最高,市场份额达23%;其次是旷视科技,市场份额为20.6%。依图科技与云从科技分别位列三四位。

  “对于旷视科技,诉求无非两点,基于公司层面,AI第一股有利于将应用场景进口扩大,建成有护城河的科技巨头。基于股东层面,将原始股东的投资尽快变现。”券商人士钟秀(应采访者要求化名)表示,今年有机会上市对于投资者利益的是较大的保障。

  根据IT桔子人工智能趋势显示,截止8月,融资事件数291起,不及去年717起的一半。对于旷视科技而已,在如今估值很高的情况,再寻找新的投资者比较困难,尤其是在资本寒冬的大背景下,下一轮融资难度加大。

  当前,旷视科技股东包括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联想、创新工场等。蚂蚁金服成为旷视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比例15.08%;其次是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4.33%,阿里系系旷视科技最重要的股东。

  估值泡沫、落地场景有解?

  2018年11月,北京卫视播放了聚焦中关村创业六集纪录片《中关村——变革的力量》。最后一集的落脚点在旷视科技。数年的回顾,看到了旷视科技的数次业务转型。从最初基于人脸追踪的游戏《乌鸦来了》到深耕人脸识别技术,与阿里巴巴等巨头企业合作,实现刷脸支付,切入金融领域和安防领域。

  金融、终端、安防,这是当前CV企业的主要耕耘市场,也构成了旷视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不过旷视科技划分方式不同,前两大业务归于个人物联网业务,安防属于城市物联网业务。即使招股书中多次强调个人物联网领域,如2018年发布的国产智能手机中,70%使用了旷视的服务,但是营收十分有限。核心收入来自城市物联网业务,营收从2016年开始占据旷视业务收入一半以上,2016年为53.6%,2018年占比74.1%,今年上半年收入达到73.2%。

  旷视科技虽然业务蒸蒸日上,必须关注到的是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却有所增加,2018年与2019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合计占总收入的22.0%及34.1%。最大客户2017年、2018年与今年上半年,占总收入的8.0%、10.1%及13.2%。五大客户中,前两者均为中国智慧城市管理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商(以政府为主)。

  招股书上表明,旷视科技与五大客户维持一至两年的业务关系。

  钟秀认为这种结构或暗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