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都市报 > 科技 > 智能 >

互联网教育迭代 看人工智能的“能与不能”

发布时间:2019-08-09 16:17来源: 网络整理

   在近日举行的“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探讨在新技术的影响下,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

  李志民提出,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过程是渐变的,现在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既不能低估也不能高估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技术的更迭和影响

  记者:教育信息化从远程教育,到“互联网++教育”,再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不断迭代之中,对教育的影响有什么变与不变?

  李志民:教育技术的迭代发生了很多次,如果把学校教育作为知识传播的核心来讲,第一次迭代是邮寄函授,第二次迭代是广播电视大学的出现,第三次迭代就是互联网,大家都可以在任何能联网的地方学习。

  互联网教育也有迭代的过程,最早是互联网精品课程的出现。在2000年左右,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大学把学校课程放在网上供大家免费学习。但最早的精品课程没有交互的概念,发展到2011年左右,慕课(MOOC)出现了,学习者要注册、参加考试,完成后可以获得学习证书。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步入效率的时代,用户、行业、时间、渠道都呈现碎片化。以前45、90分钟的课堂,现在变为10、20分钟的视频课堂等。VR、AI等新技术的应用会创造新的学习场景,学习效率高,大规模的课程平台,便于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课件。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的发明,总会带来教育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教学工具、学习工具、考试评价工具、课程结构形态等都会发生演变。特别是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创造了跨时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使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教育的核心是不变的,即育人。

  记者:与旧技术相比,新技术的迭代速度往往是几何级数的,“互联网+教育”经历了哪些变化,会往何处去?

  李志民:我认为互联网会经过信息互联、消费互联、生产互联、智慧互联四个阶段。

  在信息互联阶段,互联网所能承载的信息服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极为丰富,传递过程的互动也异常便利。以信息互联为基础,消费互联孕育而生。在消费互联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人类将迎来生产互联的新阶段,带来产业形态的大革命。

  在智慧互联阶段,人类的文化生活,精神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望,学习的方式都会发生改变。仅以教育为例,所有的教育资源打破了教师、学校的垄断,都集中在网络大平台上。平台上有很好的老师、很好的课程,人们能针对自己的愿望和需要,选择老师和课程,进行真正的个性化教学,有助于真正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还会大幅度降低教育成本

  人工智能的“能与不能”

  记者:除了“互联网+教育”,如何评价大数据、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李志民: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我们既不能高估也不能低估新技术的影响。

  每一次新技术的发明都会使人们高估技术在未来几年对教育的影响,比如人工智能应用到教育领域时,有人喊“不得了了,教师要失业了”。实际上这是人们社会习惯的自然反应,新技术的影响过程没那么快,它一定是渐变的。